11月15日,西南科技大学课题组就农业农村部科研项目《大禹对农耕文化的历史性贡献》,组织调研团赴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实地考察。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非遗项目“大禹神话传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月霞老师全程接待并陪同调研。
上午八时,刘月霞在约定地点接见了调研团成员——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研究生涂然与吴鸿。两位同学专程从四川绵阳赶来,为联系刘老师多方打听、几经周折,其诚意令刘老师深受感动。刘老师随即赠送《走近大禹》《禹州先贤》等资料。两位同学如获至宝,尤其对《走近大禹》一书表现出浓厚兴趣,表示:“导师曾高度评价该书为大禹文化研究的权威之作,市面上难以购得,仅能获取电子版。今天能亲手获赠此书,实属荣幸!”
刘月霞向调研团介绍,禹州作为大禹受封建都之地,素有“华夏第一都”之誉,2007年更被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不仅是大禹政治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其农耕文明贡献的集中体现区。随后,刘老师带领课题组先后考察禹王锁蛟井、古钧台,并驱车前往方岗镇参观禹王庙、禹王碑及明宣宗圣旨碑,结合遗址详细讲解相关传说与历史。调研团成员全程认真聆听、录音记录,直至中午仍意犹未尽。 下午,课题组前往位于禹州市火龙镇瓦店遗址。该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严格。在刘月霞的积极协调下,考古队宋老师予以接待,进入考古区域做了详细的讲解,当讲到瓦店遗址发现了粟、黍、稻、小麦、和大豆物种农作物的炭化种子,以及通往颍河的多条河流时,令她们为之振奋,这些信息为她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考察结束后,西南科技大学两名考察成员兴奋不已,在瓦店遗址合影留念。
在返回的途中,刘月霞进一步阐述了大禹治水对农耕文明的深远意义,她指出,大禹治水对农耕文明的贡献不仅在于消除水患,更在于其发明的先进农业技术体系。他通过开凿嵎水渠河道、疏导洪水、修筑堤坝、五耦而试、谷雨节开耕仪式等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使得中原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粮仓。其次是大禹通过治平洪水、划分九州、铸造九鼎、土地国有、设立贡赋、指定刑法、分封诸侯、颁布夏历、统一度量等,由过去的野蛮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瓦店遗址的挖掘,是禹州为“华夏第一都”的重要佐证,在禹州这片博大精深的热土生上,孕育了很多全国乃至世界上的杰出人才,《禹州先贤》这本书,汇集了禹州二十多位历史名人。”听了刘老师这番话,西南科技大学的两名研究生手拿厚厚《禹州先贤》更加惊讶,由衷地感叹道:“禹州真可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大禹文化博大精深,非遗文化遗产令人惊叹,来禹州是我们调研的第一站,真是不虚此行。”
编辑:马阳 责编:任静娴 终审:张俊锋
责任编辑:寇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