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谓神算
每当天下大乱或者王朝鼎盛之时,史书中总会出现一些让当代人难以理解,而后世读来却惊叹不已的人物。隋唐时期,这类人物最为著名,也最为集中。
隋朝的章仇太翼便是一例。隋文帝一心要去仁寿宫游玩,章仇太翼急忙拦住他说:“皇上大哥不可前往,此去凶险万分,恐怕一去不返!”(《隋书》记载:“恐是行銮舆不反。”)
隋文帝怒目而视:“妖言惑众,敢咒我?来人,把章仇太翼关入大牢,让他反思人生,等我回来再让他心服口服。”
然而,章仇太翼的话却神奇地应验了。隋文帝到了仁寿宫后不久,便病重无药可救,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召来杨广,说:“章仇太翼真是奇人,他早告诫我不要去仁寿宫,我偏偏去了,果然难以回头。等我死后,你必须释放他。”(《隋书》记载:“章仇翼,非常人也。前后所言,未尝不准。”)
面对这种人物,后人怎能不惊叹?事情看似不科学,却又找不到合理解释。如果非要找原因,唯一可能是:相士这种人掌握的信息极广,能接触各类人物,获取大量不公开、甚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秘密,所以才能做出精准预判。
比如隋文帝之事,除《隋书》外,《资治通鉴》记载其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杨广谋害。显然杨广若在皇宫内动手风险极大,在宫外行动才安全,而这些信息可能传入章仇太翼耳中,使他不得不求助“鬼神”。
当然,这只是笔者推测。我一向不迷信离奇之事,总认为奇异现象背后必有现实原因,只是以奇诡方式呈现罢了。笔者自己也曾玩过类似把戏:回老家时,一位婶子家发财,几位婶子在场,我说:“你们几位中有人将发财。”并指出脚下有水的那位,果然应验,从此在家乡名声大噪。
二、互相成就
如果问隋唐时期相士谁最出色,非袁天罡莫属。
袁天罡生平资料不详,只知他少年贫寒,却酷爱相术。长大后凭此入仕,其声名随之大振。这或许就是生活磨砺的结果:一无所有,想活下去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提前预判危险。
袁天罡确实是奇才。有一次,他游历洛阳,杜淹、王珪、韦挺早闻其名,便结伴前来请教前程。三人皆出身门阀大族,可见袁天罡的名气已极高。他不拒绝来者,准确预言了三人的仕途:杜淹将当御史,王珪十年内任五品官,韦挺则仕武职,面相威猛。更神奇的是,他还预言三人在二十年内几乎同时被罢官,但风雨过后定会回归。结果完全应验。
这便是“互相成就”的例证。袁天罡所预言的人物,多为权贵或皇室成员,如武则天。当时武则天襁褓在抱,袁天罡为其父武士彟相面,称其母必生贵子,又为武则天姐姐看相,说此女贵而克夫,最后断言武则天将为女中之天子,结果后来确有应验。
此预言在当时极为罕见,男性称王为常规,而袁天罡竟言女将当皇,虽事后验证,仍令人叹服。同时,也体现了保密功夫:当时李世民在后宫中,竟未察觉此事,后世史料如何获得,亦成谜。
三、李世民问国运
据正史记载,李世民确实与袁天罡面见。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李世民召其入宫,开口便问:“古有君平,朕今得尔,何如?”这里指严君平,汉代知名先知,预测过王莽篡汉与光武中兴。表面上是肯定,实则试探。
袁天罡回答自己比严君平幸运,因为遇到了明君。所谓“互相成就”,即如此。李世民并未在玄武门之变后立即召袁天罡,而是在平定突厥、大唐强盛时才召见,这也是点到为止的智慧。
野史更显趣味:有次李世民让袁天罡占卜大唐国运,袁天罡作画回答:盘内叠放多颗李子(谐音李唐),硕果累累,象征大唐昌盛。李世民欣喜,却未察其深意:盘中共21枚李子,从上向下数,第四枚未果,寓意李唐加武则天共传位21帝,第四位女皇即武则天。这图后来成袁天罡与李淳风合作的《推背图》内容。
因此,无论正史或野史,对过于离奇之事应持谨慎态度,“尽信书,不如无书”。袁天罡真正作用在于为武则天登基“背书”。虽神奇厉害,但其目的多为互相成就。笔者自己在老家博得“半仙”称号,也源于对书籍与观察的热爱,而非纯粹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