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进攻关中并攻下长安,最终接受了隋恭帝的禅让,建立了大唐,年号武德,定都长安,这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在他谋取天下的过程中,史书上记载,李世民的贡献最大,他不仅首先倡导了反隋起义,还带领大军征讨四方,最终统一了全国。
然而,在李世民的光芒背后,还有一位人物,她的功劳同样巨大,可以与李世民并肩而立。这位人物便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世民的同母姐姐,平阳公主。
关于平阳公主的生年和名字,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李渊将她嫁给了柴绍,婚后夫妻二人定居在长安,和李渊各自分开。李渊正式起兵之前,特意派人去长安召回柴绍夫妇。柴绍对平阳公主说:“如今父亲起兵是为平定天下,我应当去帮助他。我想带着你一起去,但又怕丢下你一人,放心不下。”平阳公主安慰他说:“你去吧,我是女子,容易隐藏身形,若有危险,我也能应对。”柴绍听后深思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离开,独自前往晋阳。
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回到了位于鄠县的李氏庄园,她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庄园中的田地和财产变卖,用以购买粮食,帮助灾民,并收集人心。很快,她就召集起一支由数百人组成的小队。
当李渊正式起兵的消息传来时,平阳公主得知李渊的军队只有三万多人,她决定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兵马。于是,她继续女扮男装,四处与反隋的义军接触。仅仅三个月时间,她便招募到四五支有相当规模的义兵,其中以胡商何潘仁领导的队伍最为庞大,人数达到几万。此后,她又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领导纳入旗下,使自己的力量大幅壮大。
随着兵力的增加,平阳公主的军事才能也展现出来。她的治军方法严谨,军纪森严,士兵不扰民众,深得百姓好评,大家都称她为“李娘子”。她所领导的军队,也被称为“娘子军”。虽然这支军队并非女性组成,但由于她是女性统领,因此大家便以“娘子军”称呼她的队伍。
平阳公主的军队逐渐壮大,甚至引起了隋朝的注意。然而,她凭借过人的军事智慧,第一次上战场就让隋朝名将屈突通屡战屡败。随着战事进展,娘子军的规模迅速增大,人数最多时达到七万余人,而李渊和李世民的军队合计也不过十万。娘子军气势如虹,几个月内便在关中地区占据了大量根据地,为李渊攻入关中、攻占长安奠定了基础。
大业十三年(617年)九月,李渊率军进入关中,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从自己的军队中选出一万精兵,与李世民的部队会师于渭河北岸。同年十一月,李渊和李世民联手攻破长安。次年五月,李渊在长安接受了隋恭帝的禅让,登基为帝,并封平阳公主为平阳昭公主,表彰她对夺取关中和攻占长安的重要贡献。
之后,平阳公主在苇泽关驻军,负责守卫山西的李家大本营。从此,李世民几乎独占了战场的风头,开始了征伐四方、统一全国的伟大进程。而平阳公主的任务主要是防守,和李世民相比,她的名字逐渐淡出了史册。
苇泽关因平阳公主驻守于此,后来改名为“娘子关”。
直到六年后,平阳公主的去世才引起了历史的关注。唐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初,平阳公主去世。李渊下令以军礼为平阳公主举行葬礼。当时,有礼官反对这一做法,认为自古没有女子可以享受军礼葬礼。李渊则回应道:“平阳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指挥军务,擂鼓鸣金,这样的女子,历史上何曾有过?为她举行军礼葬礼,何错之有?”礼官无法反驳,平阳公主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公主。李渊为她上谥号“平阳昭公主”,意指她德行显赫,功勋卓著。
可以说,李世民在反隋建立唐朝的过程中贡献最大,而平阳公主则在早期阶段为建立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一位女性公主,她能够在历史上取得如此成就,实在令人钦佩。她为大唐的建立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称她为唐朝建国三分之一的功臣,应该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