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蒋介石的军事集团中的五虎将,很多历史爱好者都会立刻想到陈诚、顾祝同、蒋鼎文、卫立煌和刘峙这五位出色的将领。毫无疑问,他们曾是蒋介石在军事生涯中最为依赖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他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蒋介石成功平定北洋军阀,因而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将”。
然而,五虎将并非一直都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蒋鼎文和刘峙的命运尤其令人关注。在北伐时期,蒋鼎文以“飞将”的名号广为人知,因为他在战场上的灵活机动和果敢指挥备受称赞;而刘峙则有着“常胜将军”和“福将”的美誉,常常在战场上获得胜利。然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位曾经威风凛凛的将领,却先后沦为国军历史上的败笔和耻辱,令许多人感到惋惜。
与此相比,陈诚和顾祝同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像蒋鼎文和刘峙那样屡立赫赫战功,但由于他们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始终稳居高官,成为蒋介石军事集团中的重要成员。卫立煌则因与八路军的较好关系,曾获得一定的支持,但最终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成为一个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
尽管蒋介石的五虎将逐渐衰落,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的军事才俊仍然涌现,这些新锐将领不仅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也在中国的抗日战役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后人将他们称为抗日战场的五虎将。抗日战场上的这五位将领中,三位来自黄埔军校,另外两位则毕业于保定军校。他们在战场上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抗日战争中的核心力量。
三位来自黄埔军校的将领中,首先要提到的是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的学员,杜聿明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养,在战场上屡次获得胜利。他指挥的第五军就如铁甲雄狮一般英勇抗敌,特别是在桂南会战中,他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取得了昆仑关战役的胜利。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亲自击毙了日本军的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在东南亚战事日益紧急时,蒋介石派遣远征军增援,而杜聿明的第五军成为了这支10万远征军的主力之一,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作战能力。
另一位黄埔一期的虎将关麟征,也在抗日战场上表现突出。关麟征被誉为黄埔一期的佼佼者,他的军事才能在抗战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激烈的战斗中被敌人称为“关铁拳”。在当时的黄埔将领中,关麟征因其过硬的作战能力和胆略,深受敬畏,是敌军的噩梦。
黄埔三期的王耀武也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凭借出色的勇气和战术天赋,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在抗日战争期间,王耀武所率领的第74军成为了正面抗战中的尖刀部队,为中国抗击日寇立下了赫赫战功。王耀武在阵地战、夜战及反包围战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作战风格雷厉风行、果断杀伐,是国军中公认的最具战斗力的将领之一。
抗日战场上的其他两位虎将则来自保定军校,分别是薛岳和罗卓英。薛岳将军出生于广东韶关,是典型的客家人,他的军事才华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现。作为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表现出色,凭借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敏锐的战略眼光,成功歼灭日军十万余人,成为抗战时期歼敌最多的战区司令。
罗卓英将军则与陈诚有着深厚的关系,他来自广东大埔,在陈诚的推荐下,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军事领导人。与薛岳一样,罗卓英也是保定军校的精英,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