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古之恶来,一个是百战不败;一个是曹孟德的近卫大将,一个是长坂坡的救主英豪;一个手持双戟,力大无穷,一个亮银钢枪,变幻无穷。 如果说典韦和赵云真有机会交手,那一定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决斗之一。遗憾的是,罗贯中并没有为这两位英雄安排这样的对决。 如果说是出于尊重历史的考虑,那罗贯中在其它地方却打破了历史的真实,比如安排了关羽与黄忠在长沙的大战,也设计了许多历史上并未发生过的事件。但他却忽略了这两位将领可能的对决,这点确实让人感到遗憾。
分析 典韦和赵云的勇猛是广为人知的,两人各自的风格也截然不同。典韦以力气过人而著称,而赵云则以巧妙与灵活见长。如果两人真的交手,胜负如何,真是难以预测,令人无限遐想。 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虽然我们无法问作者这排名是否符合他的设定,但大多数读者的心里,赵云似乎要强于典韦。 那么,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赵云更强?如果赵云和典韦真的对决,典韦有没有胜算呢?我们慢慢来分析。 典韦之勇 典韦有多勇猛,可以从夏侯惇对他的描述中看出来。所谓驱狼逐虎,说的就是典韦的勇猛: 有一天,夏侯惇带着一位大汉来见曹操,曹操问他是谁,夏侯惇答道:这是陈留人,姓典名韦,力大无穷。以前他跟张邈一起,但与帐下的人不和,杀了好几个人,最后逃到山中。后来,我在狩猎时见到他追赶一只老虎,便把他收留进了军队。 驱狼逐虎不仅仅代表典韦的勇气,也显示了他极强的体力。接下来,夏侯惇又说: 他曾为朋友报仇,亲手提着敌人的头颅走进市场,数百人都不敢靠近。如今他使用的这两支铁戟,每根重达八十斤,骑马时挥动自如。 典韦的双戟每根重八十斤,几乎与关羽的关刀(八十二斤)相当,说明典韦的力气在三国武将中也算是顶尖的。 接下来,典韦的表现更加传奇,曹操甚至称他为古之恶来: 有一天,帐下的大旗被风吹得摇摇欲坠,许多士兵都无法稳住旗杆。典韦立即下马,一只手牢牢抓住旗杆,站在风中纹丝不动。曹操看到这一幕,惊叹道:此乃古之恶来也! 恶来,在古代常用来形容勇猛的战士,像飞廉、恶来这样的英雄,从力气上来说,典韦几乎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典韦救曹 典韦救曹操的故事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惊险的一段,展现了他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 典韦飞身下马,握住双戟,还拿起十几根短戟,交给随从:贼兵快来,等到他们接近十步,我再出手!他放开脚步,迎向敌军,箭雨如倾,却不回头。等到敌兵接近时,他才挥动双戟,精准地将每个敌兵一一击倒,十几个人接连落马。敌军顿时四散逃窜,典韦再度骑马挥戟,冲入敌阵,郝、曹、成、宋等四位敌将根本无法抵挡,纷纷逃跑。典韦杀散敌军,成功救出曹操。 典韦的这段英勇事迹,体现了他为将者的果敢与无畏,但也暴露了他宁死不退的个性,这种性格最终为他自己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 虽然典韦的勇猛不容置疑,但与一流战将的对决却很少,直到他遇到许褚。 典韦与许褚曾有过一场较量: 典韦愤怒之下,挥舞双戟迎战许褚。两人激烈对抗,打了从辰时到午时,始终不分胜负。直到马匹疲惫,才短暂停战。 从这场较量中可以看出,典韦与许褚几乎势均力敌。曹操想要让许褚投降,还得使些计策。 曹操见到许褚英勇无比,心中暗喜,便指示典韦:今天你先装作失败,假装落入陷阱。 典韦与许褚两人打斗风格相似,都是力大无穷之人,最终两人难分高下。这也说明典韦与许褚的实力接近,谁也不比谁强得太多。 赵云之威 赵云出场时的对手并不是最强的。与文丑的交手,他并未轻松获胜: 赵云身长八尺,浓眉大眼,威风凛凛,面对文丑大战了五六十合,始终未分出胜负。 文丑作为罗贯中为关羽铺路的垫脚石,赵云与他未分胜负,是为关羽之后的武圣之路做铺垫。 不过,赵云的真正高光战斗在长坂坡,那场战斗,他几乎打得曹军人仰马翻: 赵云怀抱刘备的儿子,勇敢地穿越曹军重围,斩杀大旗两面,夺下三条长矛,前后刀枪并用,杀死曹军名将五十余人。此战一举奠定了赵云在三国勇将中的地位。 长坂坡之战,让赵云名声大震,直到后来,曹营中的人提起这段历史,仍然心有余悸:当赵云的旗号再次出现在东南一带时,曹军的人都会互相传言,纷纷逃散。 赵云的威名不仅为敌将所怕,连张郃与徐晃等曹营的勇将,也对赵云敬畏三分。 张郃与徐晃曾是曹军的猛将,徐晃更是曾与许褚打得不分上下: 徐晃带队先行,见到赵云时,心中暗暗称奇,随即命许褚出马与赵云交锋。两人战斗五十余合,没有分出胜负。 徐晃与许褚战斗没有分胜负,但他却非常惧怕赵云,这说明赵云的威力超出了许褚的想象。 在一次许褚与赵云的交战中,二人对决三十回合,最终未分出胜负。此战过后,关羽与张飞的突然杀到,让曹军陷入困境,最终败走。 结语 从整体的对比来看,赵云与典韦若交手,结局很可能是平分秋色。然而,从《三国演义》中的战绩来看,赵云的表现要强于典韦。虽然赵云擅长巧妙应对,但他的力气同样不容小觑。 若赵云与典韦对决,我倾向于认为典韦没有胜算。即使典韦最后没有被赵云击败,他也不太可能打败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