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天下三分,群雄割据,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其中尤以东吴的孙权、蜀国的刘备和魏国的曹操为主。虽然这些主公通过武将的英勇作战建立了自己的基业,但他们背后都有杰出的谋士和文臣的辅佐。在这些人物中,刘备有诸葛亮,曹操有司马懿,而东吴的孙权身边也有一个能文能武的英雄,那就是周瑜。周瑜不仅是东吴的支柱,还在临终时留下遗嘱,告诫孙权要除掉一人,否则东吴将面临大难。
周瑜,东吴的大都督,是三国时期一位极具才华的人物。他早年跟随孙策,深得孙策的信任,二人也是好兄弟,共同娶了大乔和小乔。周瑜不仅精通文韬武略,还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东吴立下赫赫战功。孙策在世时便十分看重周瑜,然而,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成为东吴的新主。孙权虽然年轻,但他非常明白周瑜的价值,深知他是东吴的命脉。 在孙权继位后,周瑜被任命为东吴的大都督,掌管东吴的军事与政务。他培养了吕蒙等得力干将,为东吴征战四方,屡建奇功。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战,大家通常记得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但如果没有周瑜的支持,赤壁之战绝对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周瑜和诸葛亮虽然是盟友,但两人一直有着竞争和矛盾,而在周瑜临终时,他对于诸葛亮的深刻警惕也成为他未尽的心愿。 在临终时,周瑜深知诸葛亮才智过人,自己有时无法与之对抗,这让他感到十分懊恼。但他更加关心的是东吴的未来,他认为刘备是东吴的最大威胁。周瑜分析,刘备表面仁慈,但实际上雄心勃勃,可能会威胁到东吴的根基。周瑜告诫孙权,曹操目前正处于内外平静的状态,可以暂时不必与其为敌,但刘备却是一只被养在身边的猛虎,随时有可能反叛。周瑜特别提到鲁肃是一位非常能干的谋士,建议孙权要重用他,以稳固东吴的未来。 然而,孙权并未完全听从周瑜的嘱咐。孙权虽然重用了鲁肃,并逐渐赋予他重要职责,但他并未将刘备视为敌人,反而希望通过与刘备的联盟来牵制曹操。他甚至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希望借此巩固两国关系,抵御北方的威胁。然而,孙权低估了刘备的野心,忽视了周瑜的警告。刘备不仅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后来甚至通过诸葛亮的运作,成功借取了荆州。虽然当时孙权还在推脱,但最终他不得不将荆州给了刘备,而这一步骤为周瑜的死因埋下了隐患。 孙权的信任与过度依赖刘备,最终导致了东吴的失衡。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逐渐成为东吴最大的威胁,这也是周瑜心有不甘的原因之一。周瑜临终前,已察觉到刘备的潜力,而孙权的轻信和不彻底的执行,造成了东吴的动荡。周瑜如果能完全听从周瑜的忠告,东吴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周瑜是一位极具才华和忠诚的谋士,他心怀东吴,死后仍为东吴的未来着想。虽然他与诸葛亮有过诸多摩擦,但他对于东吴的付出不可忽视。在临终时,他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这既是对自己命运的不公,也是对东吴未来的忧虑。但周瑜毕竟只是东吴的一位忠臣,他的死带走了一个巨大的才能,而孙权在失去他后,东吴的局势愈发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