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战火四起,国家动荡不安。当汉献帝将传国玉玺交给曹丕时,大汉帝国宣告走向灭亡。曹丕在几度推辞后,最终篡位称帝,这一行为给许多忠诚于汉室的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这些忠诚于汉室的士人并没有选择投奔刘备,而是继续支持曹丕。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曹操对汉献帝的控制越来越紧密时,许多忠于汉室的中坚力量与曹操展开了多次较量。而刘协(即汉献帝)也对曹操的行为非常不满,便派出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去暗杀曹操。可惜,派出去的人反被曹操所杀。曹丕称帝之后,许多支持恢复汉室的有才之士并未选择投靠刘备,这背后有一个关键原因——刘备曾亲自杀害一位重要人物。 那么,刘备究竟杀了谁呢?这个人就是雍茂。雍茂曾是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担任主薄一职。曹丕称帝后,刘备也打算自立称帝。然而,雍茂不同意刘备称帝,因此遭到刘备的残酷杀害。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刘备的称帝野心被彻底暴露出来,也暴露了他缺乏容人之量。这个消息迅速传开,许多原本打算投奔刘备的志士,纷纷放弃了前往蜀汉的计划,转而支持曹魏。 刘备杀害雍茂这一做法,让不少英雄豪杰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一个帝王不容许任何反对声音,尤其是对待不同意见的忠臣更是极为残忍,这样的统治者怎能得到民心呢?因此,蜀汉后期人才匮乏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更重要的是,曹丕篡汉后,逐渐积累了强大的实力,许多忠于汉室的士人看到蜀汉与曹魏的实力差距,开始怀疑刘备恢复汉室的可能性。在曹魏日渐强大的局势下,刘备的力量显得愈发微弱,尤其是在失去荆州的地理优势和关羽这样优秀将领之后,蜀汉显得更加孤立无援。尽管刘备始终高喊匡扶汉室的口号,但他的实际实力并不被看好。曹丕自立之后,蜀汉的情况变得愈发艰难。刘备为了给义弟关羽复仇,决定出兵东吴,结果使蜀汉的精锐力量几乎丧失殆尽。这个时候,蜀汉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样的局势当然无法吸引更多人前来投奔。事实上,连诸葛亮的一些朋友都选择了投奔曹魏,何况其他人呢?他们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忠诚与信念,自然更不会选择支持一个面临崩溃的国家。 从这些因素来看,刘备尽管名义上是在匡扶汉室,但无论是政策还是实力,早已无法获得更多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