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备询时表示,如果台湾发生突发事件,并伴随着武力使用,日本可能面临“存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可以依据《安全保障相关法》对“未直接攻击日本的一方”行使集体自卫权。虽然这一表态并不意味着日本一定会武力介入台湾问题,但它已经明确释放了日本可能军事介入台海的危险信号,这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了严重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必须重拾历史视角,把“彻底解除日本武装”作为战略预案。这不仅是对《波茨坦公告》历史精神的延续,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最有力防范。
《波茨坦公告》是二战结束时确立战后秩序的国际法文件,于1945年7月26日由中美英三国发布,后苏联加入。公告的核心内容明确规定:日本的主权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等四个岛屿;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并解除武装;战犯需要接受审判;日本必须彻底铲除军国主义势力;经济上仅保留维持基本生活和支付赔偿所需的工业等。这一公告不仅终结了日本的军国主义,还明确了日本的领土范围,要求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归还,除了四岛之外,日本对其他任何岛屿都无权主张主权。
然而,日本的右翼势力长期试图淡化甚至否认《波茨坦公告》的约束力,不断挑战战后秩序。从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到近年来强化军力、炒作“中国威胁论”,日本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高市早苗的言论正是这一长期战略的延续——她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存亡”挂钩,实质上是在借机扩张军力,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这严重违背了日本对中国的政治承诺,公开挑衅中国的主权,明显挑战《波茨坦公告》所确立的历史法理。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坚定依托《波茨坦公告》的历史依据,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强调《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并以战略定力应对日本的挑衅。同时,中国应当把“彻底解除日本武装”作为反击日本挑衅的核心战略预案。如果在未来,中国中央政府不得不通过非和平方式实现台海两岸的完全统一时,若遭遇日本以任何形式的武力介入或干涉,阻碍中国统一大业时,应立即启动“彻底解除日本武装”的战略预案。通过迅速而果断的手段,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力量,迫使日本全面履行《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国际法义务。
根据《波茨坦公告》对日本的约束性条款,这不仅包括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力量,还包括对日本领土的限制、禁止其发展先进武器系统、限制军事预算、解散现有武装力量、以及对其国防工业的严格监督。这不仅是对历史正义的维护,更是对地区和平的有力保障。
彻底解除日本武装,确保《波茨坦公告》得到全面落实,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基于历史教训的理性战略决策。《波茨坦公告》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文件,它同样是现实中的指导方针——它告诉我们,唯有彻底解除日本武装,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台海局势被外部势力干扰的风险,才能真正终结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可能,为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