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袁世凯全家福,画面中的人物显现了他作为晚清风云人物的显赫地位。袁世凯的婚姻生活极为复杂,他有一位正妻和九位妾侍,共育有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最终,袁世凯的后代人数达到了47人,整个家族共计79口人,可以说是儿孙满堂、家族鼎盛。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袁世凯不仅在政治上有影响力,他的家庭成员数目也反映了他社会地位的非凡。
尽管袁世凯的外貌并不出众,身材偏胖,身高较矮,长相也不算英俊,他的知识水平也仅限于一些基础的学识,但这些外在的因素并没有阻碍他在官场上的成功。袁世凯拥有出色的应变能力,灵活掌控权力,这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屡屡获胜。此外,袁世凯在处理感情方面也非常细腻,尤其是在与女性的相处中,他善于照顾她们的情感,凭借着这一点,他赢得了许多女性的喜爱和依赖。
袁世凯有十位妻妾,可谓是艳福不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子并非单纯因袁世凯的外貌而倾心,而是被他其他方面的魅力所吸引。袁的九位妾侍中,有三位来自青楼,剩下的则是袁家自己的女仆。虽然袁世凯在五十岁之后仍然保持纳妾的习惯,这种行为体现了古人“开枝散叶”的传统,但他晚年继续扩展后代的举动,却也让人质疑。在他去世后,这些女子和他们的孩子们究竟过得如何,成为了人们的疑问。
袁世凯17岁时便在河南老家娶了原配妻子于氏。当时,袁世凯年仅17岁,而于氏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封建妇女,几乎不识字。刚结婚时,二人感情很好,婚后两年便有了长子袁克定。然而,随着袁世凯离开河南,去往外面的世界,于氏却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外交场合上,由于她不懂礼仪而不敢与外国公使握手,这也导致了袁世凯开始逐渐疏远她,夫妻之间的感情逐渐淡化。
袁世凯的大姨太沈氏,名雅芳,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子。沈氏不仅深深地影响了袁世凯,还是他在一段低谷时期的恩人。当时,袁世凯身陷困境,家财散尽,名声一落千丈,多次乡试失利。为了寻求新的出路,袁世凯决定南下上海,途中在风尘之地遇到了沈氏。沈氏是苏州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尽管袁世凯外貌并不出众,但因其豪气与对未来的信心,沈氏渐渐爱上了他。后来,袁世凯花钱赎回了沈氏,带她一同前往朝鲜。沈氏在朝鲜不久便怀孕了,但一场大病使她失去了孩子和生育能力。为此,袁世凯承诺不再纳妾,并将所有妻妾所生的孩子交给沈氏抚养。然而,这份承诺并没有持续太久,袁世凯最终还是纳了三位新妾,沈氏对此非常失望,认为袁世凯过于薄情。
1885年,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朝鲜的总理,负责通商事务。在这12年里,袁世凯又添了三位姨太太,且是同一天收的。为了讨好袁世凯,朝鲜国王将王妃闵氏的表妹金氏嫁给了他,成为他的第三房小妾。金氏原本有机会成为正妻,但却仅仅成了偏房,这使她心中充满了不满。在袁世凯离开朝鲜时,金氏失去了亲人和故乡,情绪低落,性格变得异常古怪。对此,袁世凯对她格外照顾,并深感愧疚。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训练新军时遇到了年仅17岁的杨氏。杨氏性格泼辣、机智果敢,虽然她并没有绝世容貌,但她的聪明才智却让袁世凯非常欣赏。杨氏最终成为了袁家的管家,负责管理家中的一切事务。袁世凯的所有家务事都交给她处理,无论是日常的饮食起居,还是贵重物品的保管,都由杨氏打理。
在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的几年里,他又迎来了两位姨太太,分别是六姨太叶氏和七姨太张氏。八姨太郭氏则是袁克文从风月场赎回来的,而九姨太刘氏则是大姨太沈氏的侍女。袁世凯去世后,刘氏一度有意殉情,但因为怀孕被劝止,最后她选择毁容以示忠贞。
袁世凯在管理妻妾方面做得相当得当,始终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在物质上给予她们平等的待遇,几乎没有争吵。正因如此,袁家的日常生活十分和谐,几乎没有发生家庭争执。1915年,袁世凯通过逼迫溥仪退位,成功推翻了清朝,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并宣布年号洪宪。然而,袁世凯的称帝野心引起了广泛反对,最终他未能如愿以偿,帝制也被迫废除。1916年6月,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他留下了32个子女,其中一些进入了政界,一些则从事文学和科研工作。长子袁克定曾留学德国,参与了北洋政府的工作,但因与父亲意见不合,最终失去了父亲的宠爱。袁克文虽然早逝,但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袁世凯去世后,他的遗产丰厚,几个姨太太和他们的子女一起迁往天津的袁宅,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