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常常假设,如果蒋介石当年成功统一了中国,国家是否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老百姓是否能够早早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其实,这种假设非常荒谬,因为蒋介石在1928年就已经实现了大陆统一。那个时候,蒋介石已经是中华民国的领袖,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从1927年到1937年,是民国历史上一个被称作黄金十年或南京十年的时期。这十年,表面上看似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所谓的黄金十年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驻华美军指挥官魏德迈提出的,后来广泛被引用。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所谓的黄金十年只是一个笑话,虽然有黄金,但缺乏真正的实质性发展。毋庸置疑的是,在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确实有所突破,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这段时间的经济并不是持续增长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那时,工业的产值仅占国家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经济的命脉几乎完全依赖于外部帝国主义势力,钢铁、煤矿、石油、电力、金融、纺织、卷烟、日常用品等几乎都被日美等国垄断,达到95%以上。 为了应对战争,南京政府大量发行法币,税负不断增加,官僚资本也在膨胀,这使得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在黄金十年里,民间最大的工业发展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然而,尽管如此,外资工厂依然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至于农业,粮食的净进口量大幅增加,意味着国内粮食生产大幅下降,农村经济也因此陷入萧条,整体经济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到了1930年,中国的人口死亡率竟然超过了印度。根据1933年对全国20个省737个县的调查,农民的平均负债率已经达到了62%。 在政治方面,尽管南京政府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但各地的军阀依然保持着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49年。国民党内部也存在严重的分裂,派系斗争复杂,既有军事上的分裂,比如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又有政治上的派系斗争,如汪精卫、蒋介石、胡汉民、西山会议派等。这些派系还只是较为知名的一部分,实际上,更多的军阀和政客在其中暗中勾结,内部的斗争相当激烈。即便是蒋介石这个曾亲手实现全国统一的民国领袖,也常常面临下台的危机。蒋介石领导下的民国政府,实际上不过是各方军阀联合起来的军事政权,所谓的民主只是个笑话,完全是看谁的拳头大,谁的声音响,谁的命令就能被听从。 在黄金十年期间,民族危机逐渐加剧,南京政府虽然实现了虚假的关税自主,签订了一些平等条约,但依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的命运。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了东三省,伪满洲国的建立使局势更加复杂。尽管一开始蒋介石主张不抵抗,后来转变为一边抵抗、一边交涉,但他始终没有勇气与日本侵略者正面交锋。相反,他宁愿将中国的军队投入到内战中,而不愿真正与日军展开对抗。 综上所述,所谓的黄金十年,不过是一个梦,一个空洞的幻想。民众的生活没有改善,百姓根本没有真正的权利。所谓的黄金十年只是上海的洋场、东三省的日寇控制下的伪大东亚共荣圈的一部分,是为少数买办、官僚和帝国主义者所称道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