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去世后,教员多次表达不满,直言斯大林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特别是支持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这导致了冲突的爆发。教员的愤怒源于,这场战争使得中国错失了统一台湾的良机。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年“解放台湾”计划为什么最终被迫搁置。
1949年元旦,《中央日报》头版发布了由江西才子陈方主笔的《新年文告》。这篇文告经过蒋介石亲自审阅,显然是希望向共产党传递两条信息:一是愿意和谈;二是蒋介石准备下台。考虑到当时的时机,这两点几乎不可能实现。教员在得知后几乎立刻作出了回应:“中国人民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必定取得最终胜利,这一点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再怀疑。”教员的回应简洁有力,毫不留情,直接打破了任何和谈的可能性。他明确表示,那些能统一却不统一的人,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因此,教员将回应的文章命名为《将革命进行到底》,表明了他坚定的统一决心。这种强硬的态度不仅是对驻守台湾的国民党军的警告,也是对国内那些劝和派的警惕。教员严词说道:“任何劝说人民怜悯敌人、保存反动派势力的人,不是人民的朋友,而是敌人的朋友。”这句话堵住了所有过于仁慈的声音,也表明了教员坚定的立场。蒋介石看到教员如此强硬,立即明白和平谈判已经不可能。 与此同时,金日成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尽管苏联红军在日本投降后占领了北朝鲜,但美军则占据了南朝鲜,并扶植李承晚建立了反共政权。南北朝鲜的对立愈发激烈,随着苏联撤出,局势变得更加紧张。李承晚在三八线附近集结了4万多兵力,明显挑衅北方,这让金日成的压力倍增。 1949年3月,金日成访问苏联,名义上是为了进行友好访问,实际上他是希望寻求苏联的援助。金日成计划等到美军撤出南朝鲜后立即发动进攻,争取在两个月内迅速结束战争。然而,北朝鲜当时兵力不足,装备简陋,而南朝鲜在美军的支持下有六个训练有素的师。金日成非常急迫地希望苏联提供帮助,特别是在机械化部队和航空技术方面。斯大林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领导人回答道:“这个事情不好公开支持,怕被美国抓住把柄,指责我图谋分裂朝鲜。你先去和中共谈谈,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出兵支持。”于是,1949年5月,金日成派出特使秘密到中国商讨。 教员在听完金日成的请求后,心情复杂。此时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尚未清除,国家建设和解放台湾的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现在又要考虑分兵帮助朝鲜,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经过深思熟虑,教员建议道:“南北朝鲜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两种可能,持久战或者闪电战。持久战对你们不利,因为美国肯定会介入,并且可能煽动日本也参与其中。”教员的这番话,显示了他对金日成的战略眼光。在那时,要统一朝鲜,必须要采取闪电战,不能拖延,否则一定会陷入漫长的泥潭。 教员承诺,等到中国完成统一后,会全力支持朝鲜,帮助他们进行统一。但国际形势对朝鲜并不有利,北朝鲜的军力不足,而中共的精力和资源也主要集中在解放台湾,无法进行大规模援助。教员的意思非常明确:等中国完成统一后,就可以全力支持朝鲜,帮助他们迅速完成统一。然而,金日成并没有采纳教员的建议,反而私下在没有告知中共的情况下行动了。 金日成回到朝鲜后,加紧了军队的扩充,并与苏联联系,短时间内北朝鲜的人民军扩编至9万人,并且获得了大量苏联的军事装备,准备在两周内攻占南朝鲜。与此同时,中国也派遣刘少奇等人前往苏联寻求支持,特别是在海军和空军方面。斯大林同意提供200架飞机和飞行员培训,但拒绝提供海军支持,理由是担心美国介入引发更大的冲突。教员虽然对这个决定感到不满,但仍然坚信“没有海军空军,人定胜天”。 正如历史常常展现的那样,任何时代都充满了相似的循环。教员深知,若此时能够成功解放台湾,那将消除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隐患。所以,他并不责怪斯大林,反而继续发起了夺取金门岛和登步岛的战役。然而,由于缺乏空军和海军的支持,解放军只凭借简陋的渡海工具,最终未能成功。这一挫败让教员再次向苏联求援,他婉转表达希望获得“志愿飞行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的支持。斯大林虽然觉得这个要求合理,但仍以《雅尔塔协定》为理由,拒绝了提供特遣舰队和飞行员。 事实上,这个理由并不成立,因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根本不违反协定。而斯大林的顾虑是避免美苏直接冲突,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就像今天的俄乌战争,中国保持中立,但依然与俄罗斯进行频繁的经济合作,这在过去是不可能想象的。 回到当时,斯大林虽然不敢直接触碰中国的底线,但美国并不会袖手旁观。1950年1月5日和12日,杜鲁门公开声明,美国不会为台湾和南朝鲜出兵,这就是著名的“划线声明”。美国此举是担心中国与苏联的关系过于亲密,认为如果中国不放弃蒋介石,将会威胁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得知这一消息后,斯大林决定向中国提供2亿美元的贷款,帮助购买海军装备,但仍然没有提供飞机和军舰。 “解放台湾”计划由此启动。最初计划动用8个军进行进攻,但由于金门岛和登步岛战役的失败,粟裕建议增加兵力至12个军,约50万人。随着海南岛的解放,国民党兵力被迫收缩,台海防御压力加大。中国军队再次修改计划,改为动用16个军。蒋介石得知此消息后非常紧张,有人建议他在菲律宾建立流亡政府,但菲律宾总统性格刚烈,威胁立即驱逐蒋介石。而美国则预测解放军将在7月中旬全面攻台,胜利指日可待。蒋介石最后寄希望于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杜鲁门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支持蒋介石,因此美国的军事援助也无法兑现。若无其他变故,台湾的统一只是一件时间问题。然而,正当中国准备公开解放台湾时,金日成却贸然发动了战争。金日成显然不甘落后,认为台湾即将统一,朝鲜不能落后,便不顾教员的规划,急于行动。教员早已警告他,朝鲜战争必须采取闪电战,否则美国必然会干预。 斯大林此时也有自己的考量:他认为朝鲜比台湾更重要,因为朝鲜一旦统一,可以有效牵制日本;而且援助朝鲜不需要苏联出兵,中国可以代为出兵。这两点,后来事实证明完全正确。经过权衡利弊,斯大林最终决定支持金日成。令人愤怒的是,做出这一决定时,教员并不知情。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不经意透露,他已经向金日成提供了12000名朝鲜族解放军官兵及武器,还提供了9吨黄金、40吨白银以及足够装备3个师的苏联武器和弹药,帮助北朝鲜武装人民军。 斯大林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教员,却提醒金日成要与毛主席保持沟通,听取他的意见。1950年5月13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