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瓦岗的著名将领,大家通常会想到秦琼,这位被誉为门神的人物。与传统的演义小说不同,秦琼并非隋唐十八好汉中排位靠后的角色,而是唐朝军中最强的单挑高手。他不仅是唐军的王牌,也是李世民的重要军事支柱。另一个门神尉迟敬德虽也赫赫有名,但在秦琼面前,不值一提。后来,尉迟敬德想了个妙招,最终压过了秦琼一头:他将孙女嫁给了秦琼的儿子,这样一来,秦琼成了尉迟家的长辈。结果,秦琼的孙子在为父亲秦怀道写墓志铭时,写道从高祖神尧帝擒尉迟敬德,显然不太顾及礼节。 《唐故常州义兴县令上柱国秦府君墓志铭并序》是许多人熟知的文献,其中提到宋温璩为秦怀道所写的墓志铭。他当时显然不会也不敢说虚假之话,因为尉迟敬德的家族仍在,且很可能会参加葬礼,任何不合礼数的言辞都可能招致麻烦。
秦琼虽然是唐朝初年的头号勇将,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并不算高。至少,比起徐世勣、裴行俨等人,他要逊色许多。裴行俨是李密亲自封为上柱国、绛郡公(当时李密已将瓦岗军改称大魏),而秦琼只是瓦岗军中的马军四骠骑之一。 李密在识人用人方面明显不如唐高祖李渊。史料没有记录秦琼曾救过李渊,但李渊却封秦琼为上柱国、翼国公,甚至赠送金酒壶,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肉也给秦琼吃。这样的事,《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秦琼和程咬金带着吴黑闼、牛进达等人阵前投奔唐朝,为唐军振奋了士气,也可视作救了李家一命。要知道,单雄信一人就能轻松接近李世民,如果秦琼和程咬金站在王世充那边,洛阳之战的结果恐怕难以预测。 秦琼与程咬金后来都受封了高职,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而吴黑闼则被封为右武卫将军、濮阳郡公。至于刘黑闼,虽然名字相似,却并非吴黑闼,而是隋末的一位著名盗将,最后死于唐军之手。 刘黑闼曾是瓦岗的旧将,后死于唐军刀下。《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详细记载他的一生。他原是隋末一位山贼,后来归顺李密成为将领。李密失败后,他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看中他的勇武,任命他为骑将。最终,刘黑闼又背叛王世充,归顺唐朝,但终被斩于洺州。 关于刘黑闼的命运,笔者曾听过不同版本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他死于李世民的手下,而有些人则认为他是被李建成所杀。实际情况可能是,刘黑闼在李世民的指挥下被击败,而后在李建成的指挥下被擒斩。至于罗士信,也是死于唐军手中,且正史中记载他的死因与李世民的指挥失误以及部下叛变有关。 刘黑闼和单雄信这两位曾与秦琼有过敌对关系的瓦岗名将,最终都死于唐军之下。单雄信曾是秦琼的对手,两人曾在大海寺之战中交锋。当时,秦琼和张须陀、罗士信一方败给了翟让、李密、单雄信和徐世勣一方。然而,秦琼最后在洛阳与单雄信决战时报了当年一箭之仇,最终唐军以胜利结束了这场战斗。 唐军最终击败了王世充,秦琼担任了先锋并立下赫赫战功,积累了大量的金帛赏赐,封为翼国公。在王世充投降之前,秦琼并没有伸出援手帮助单雄信。单雄信与李家父子的交情并不深,秦琼当然不会插手。 除了刘黑闼和单雄信外,还有一些瓦岗名将死于唐军刀下,包括王伯当、王君廓和张亮。王伯当和王君廓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较为知名,而张亮则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或许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王伯当、王君廓、张亮的事迹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详细记载。王伯当曾与李密共生死,王君廓与罗士信的牺牲有间接关系。张亮则在瓦岗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史书记载他在徐世勣麾下为将,最终因为揭发他人的谋反而晋升刑部尚书。 张亮以告密起家,但最后却也因他人的告密而被斩首。史料中有不同版本,有说他是被冤枉的,也有说他确实图谋不轨,但不管怎样,张亮的结局是他在盛怒中的太宗命令下被斩首,家族也被抄家。 随着张亮被杀,死于唐军刀下的瓦岗名将已达到五位。除此之外,还有李密及其他一些较低级的瓦岗旧将。尽管这五位名将中有过与秦琼的交情,但他们并没有成为秦琼的朋友。秦琼与程咬金、罗士信等人过从甚密,而与单雄信等人则分道扬镳。瓦岗名将们的忠诚与节操常常受到质疑,尤其是张亮,他以诡诈著称,刘黑闼以好酒嗜赌闻名,而单雄信与王伯当则有许多不可告人的隐情。 这些人物与秦琼的品德、行为显然存在较大差距。秦琼一直被称为勇悍,志节完整,而那些死于唐军刀下的瓦岗名将,虽然勇猛,但品行与秦琼相差甚远。他们的历史形象与秦琼的形象也有很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