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政治成就了。她所创造的“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盛世,标志着大唐帝国的黄金时期。然而,尽管武则天成功登基,成为皇帝,但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始终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很多人坚持要求她退位,甚至公开呼吁她放弃皇位。 刚开始,武则天对这些反对声音毫不留情,坚决应对每一次的挑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年龄逐渐增大,身体的精力也开始衰退。面对日益复杂的朝政和不断出现的政变动向,武则天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心怀野心的大臣趁机发动了叛乱,最终迫使她退位。 尽管武则天在退位后不久便去世,但她的死亡并没有导致她家族的覆灭。相反,武则天临终时的一句话,巧妙地保护了武家,避免了家族的灾难。那么,她究竟说了什么呢?
武则天出生在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家庭,按理说,她的命运应该和其他贵族小姐一样,由家族安排。然而,父亲去世后,武则天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去世后,继母杨氏所生的儿子继承了家业,开始排挤武则天和她的母亲以及姐妹。杨氏是隋朝的皇族,面对继子们的敌视,杨氏决心带着女儿们离开,回到长安独立生活。 那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几岁,但她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美貌。到了十四岁,她的美名几乎传遍了整个长安。凭借出众的容貌和家族背景,许多人前来求婚。唐太宗听说了她的美丽,也对她产生了兴趣,于是将她召入宫中,成为了后宫的一员。 这次召唤彻底改变了武则天的命运。与皇室的关系让她的未来和朝廷紧密相连,她也逐渐走上了权力的巅峰。然而,刚进入唐太宗的后宫时,武则天并没有受到宠爱,一直只是一个地位较低的才人。十多年后,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因为没有子嗣,被迫出宫进入感业寺为唐太宗守孝。 对于许多妃子来说,出家守孝意味着她们的命运已定,无法再有任何改变。然而,对武则天而言,这却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李治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系。虽然由于身份问题,他们未曾公开接触,但李治继位后,两人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李治常常前往感业寺祭拜,旧情重新燃起。凭借她的魅力和智慧,武则天很快重新获得了李治的宠爱。 永徽二年,李治的孝期结束后,立刻将武则天接回宫中,并赋予她空前的宠爱。武则天通过频繁怀孕生子,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接着,她开始逐步清除朝中最强大的对手王皇后和萧淑妃,最终在李治的支持下,成功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然而,武则天的皇后之位并不仅限于后宫的权力,她在政治上也拥有了巨大的话语权。这一切,归功于她与李治之间的政治联盟。为了让武则天成为皇后,两人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作为夫妻,他们也互为盟友,因此武则天能够有效掌控朝政,并帮助李治压制了许多权臣。尽管李治有时想收回一些权力,但每次都被武则天巧妙地避开了。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成为太后,进一步掌握了实权。在她的领导下,武家子弟逐渐进入了朝廷的重要岗位,尤其是武三思和武承嗣的崛起,帮助武则天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这两位亲戚成了武则天的得力助手,在朝堂上打压李唐宗室,为武则天称帝扫清了障碍。特别是武三思,他不仅凭借聪明才智当上了宰相,还通过多次诬告李唐宗室成员,帮助武则天增强了权力。 自从载初元年,67岁的武则天正式登基成为大唐的皇帝。尽管反对的声音不断,她依然坚定地执掌了政权,继续治理天下。武家的子弟也在她的支持下获得了重要职务,并通过联姻等手段巩固了家族与其他势力的关系。最著名的例子是太平公主的婚姻,她原本和薛绍结婚,但武则天认为薛绍的家世配不上太平公主,于是强行要求两人离婚,最终将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借此将武攸暨纳入武家核心圈子。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武则天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到了晚年,已经八十多岁的她体力和精力下降,无法继续有效掌控政务。就在此时,李唐宗室和权臣们发动了反叛。在神龙政变中,武则天被迫交出皇位,李显复位,李唐王朝得以复兴,武则天则只能在宫中病倒,等待死亡。 尽管如此,武则天并不甘心在历史上被抹去。在她去世前,她留下了一句简短的遗言:“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这句话的意义深远,实际上是武则天承认自己不再是皇帝,而是李唐皇室的皇后。她的这一举动,为李唐皇室的继续传承铺平了道路,也成功保护了武家免受灭顶之灾。李显因此愿意宽恕武家成员,而武则天也为保护家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尽管在唐朝的官方记录中,武则天的称谓一直是“皇后”,但她的帝王地位在历史上始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辛勤建立的权力,并非毫无意义,她的智慧与决策在后世依然受到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