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实际上是由雍正皇帝胤禛所设立的。雍正的继位过程充满了争议,争议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康熙帝的遗诏仅由科隆多一人宣读,还因为康熙晚年对于远征西北的十四子胤禵态度的转变。后来,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如果雍正真想篡位,实际上并不现实。因此,康熙的遗诏明确将四子胤禛确立为继承人,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议的。
雍正一生共有十六子和八个公主,但在他心中,真正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只有宝亲王弘历和和亲王弘昼。虽然史籍中记载和亲王弘昼性格较为软弱,不太喜欢争权夺利,但实际上,雍正对弘昼有着更为深厚的偏爱。他曾亲自说过,弘昼才是他所有儿子中最像自己的人。相比之下,弘历的母亲钮祜禄氏并不受宠,这也让许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雍正最终选择把帝位传给弘历而不是弘昼。 康熙六十年,是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此前,大家普遍认为,皇十四子胤禵,被外界称为“大将军王”,最有可能继承帝位。然而,康熙帝在两次亲自前往圆明园拜访四子胤禛后,似乎逐渐倾向于将帝位传给胤禛。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少人的疑问,尤其是康熙为何要两次亲自去圆明园,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而四阿哥胤禛又是如何扭转局面,这一切与弘历的影响似乎密切相关。 根据清朝历史文献的记载,康熙第一次去圆明园见到年仅12岁的弘历后,立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见即惊爱”。这无疑是对弘历的最高肯定,康熙的儿孙众多,但他最钟爱的竟是这位初次见面的弘历。更重要的是,康熙在第二次去圆明园时,特意询问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尽管八字这一信息在宫中本可以轻易查到,但康熙却亲自前往,并亲笔为弘历的八字题写:“此命富贵天然”。这一行为表明康熙对弘历的喜爱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深深的宠爱。 许多历史学者认为,胤禛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夺嫡之战中脱颖而出,康熙对弘历的特别青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康熙在位时间非常长,许多继承人已经年过中年,或许在潜意识里,他已经考虑到将帝位传给隔代继承人。这种对弘历的宠爱,不仅在清朝历史中罕见,甚至在中国历代史书中也极为罕见。 尽管弘昼的性格上更像雍正,但弘历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并且在雍正的儿子中,弘历无疑是最受康熙关注的那个。因此,最终雍正的遗诏中写道:“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这不仅是对弘历的评价,也是对康熙对他的深厚喜爱的肯定。 或许,雍正自己也深知夺嫡之战的残酷,因此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帝位而陷入内斗。雍正临终前,不仅将帝位传给了弘历,还决定让第三子弘时自尽。弘时并不在雍正的继位名单中,因其才能不足,然而弘时的野心却不容小觑。无论是出于对未来的考量,还是为了保护家族的安全,雍正在弘历继位之前,必须确保弘时的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