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968期。1955年9月,开国少将中有一位出自陈粟三野系统的将领,他就是李彬山。李彬山年轻时功勋卓著,前途广阔,原本被看作是未来的军事人才,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犯下了严重的原则性错误,最终在1980年被组织剥夺了所有军事荣誉。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导致这一悲剧发生呢?
李彬山,湖南平江人,1929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时期,他活跃于湘鄂赣地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彬山成为新四军的一名干部,先后担任过独立团团长、3纵9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务。解放战争期间,他因表现优秀,得到陈毅、粟裕、陶勇等领导的赏识,晋升为三野的师级干部。在抗美援朝时期,李彬山被任命为23军的副政委。凭借他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出色的军事才能,1955年9月,他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这一评定没有任何争议。 在1950年代后期,李彬山继续受到组织的重用,担任了上海警备区第二副政委。虽然他生活在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但他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军民口碑良好。然而,到了十年动乱时期,李彬山却迷失了自己,参与了不该参与的权力斗争,并做出了一系列不当行为,最终陷入了越来越深的泥潭。 当时,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廖政国也是一位开国少将。在风暴即将来临之际,廖政国依旧保持清醒的头脑,心地善良,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了许多机关干部。可惜,他因此成为了某些权力集团的眼中钉。李彬山被这些人利用,成为他们反对廖政国的工具。经过洗脑后,李彬山变得极为积极,他成为了张春桥的得力干将,并在警备区内编织材料,使用极端手段迫害廖政国。廖政国最终被错划为反革命,剥夺了所有军职和权力,甚至在1972年4月早逝,生前未能平反。 更为荒唐的是,李彬山居然还参与策划了一场叛乱。1976年10月,在华、叶等中央领导人成功稳定了北京局势后,中央开始清剿与某些派别相关的余党。上海是这些派别的大本营,因此成为了中央清剿的重点地区。李彬山意识到自己曾犯下严重错误,然而他不仅不悔改,还开始为自己的错误担忧,生怕被清算。他竟然向上海的民兵发放了枪支和实弹,煽动他们对抗警备区,企图发动叛乱。中央派遣苏振华将军前往上海控制局势时,李彬山还企图继续对抗中央,甚至打算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幸好东海舰队及时出动,保护了苏振华,才避免了更大的事态发生。 李彬山的叛乱计划失败后,他的结局也彻底定了。曾经在军事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开国少将,最终因叛乱未遂被判定为反革命。1980年,李彬山被剥夺了所有的军衔荣誉,并被开除党籍,但并未被送入监狱。1995年5月,83岁的李彬山因病在上海去世。史源历史专栏是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的,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等领域的研究,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历史视角,带来更丰富的历史细节。欢迎大家关注专栏,获取更多精彩的文史内容。作者也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文全网同步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