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7岁的李善长,天天忙着刨土种地,朱元璋为何还要灭他全家70多口
创始人
2025-11-10 21:01:45
0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和他的家人共七十余人遭到了残酷的处决。这个消息传到京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百姓们纷纷议论,感到震惊与愤怒。

朱元璋对此冷眼旁观,心中早已没有负担。李善长,这位曾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建立大明王朝的功臣,竟然迎来了如此凄惨的结局,朱元璋心中的沉重负担也因此卸下。 李善长早在朱元璋起义之初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且为朱元璋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即使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李善长也被封为韩国公,并且位列六位封公中的第一,显示出朱元璋对他极高的宠信与依赖。

然而到了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选择了辞官回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过上了宁静的农耕生活,远离了朝廷的权力斗争。既然李善长已经隐退,朱元璋为何还要决定处死他及其全家?李善长经过近二十年的隐退生活,为什么最后反而落得如此下场?

事实上,最初朱元璋对李善长是极为信任的,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李善长,字百室,自幼受到新安理学的熏陶,这一学派主张反对元朝的统治,尤其是在元朝末期,李善长深受这种思想影响,认为应该通过起义反抗元朝的压迫。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遇到朱元璋之后。朱元璋不仅具备出色的组织能力,还在短短两年内就聚集起了万余人的队伍。他广纳贤才,任用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幕僚,这使得李善长看到了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于是他投身于朱元璋的事业中。朱元璋非常高兴李善长前来投奔,并将其视为心腹。两人共事时,朱元璋发现李善长聪明才智,擅长分辨忠奸,于是对他更加信任。 李善长不仅在战略上给出了许多高明的建议,在治国安邦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朱元璋与李善长的互动,早已超越了普通君臣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倚重与尊敬。一次,朱元璋问李善长:“这样四处征战,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李善长平静一笑,回答道不必焦虑,要有耐心,并通过汉高祖刘邦的故事提醒他:“元朝已衰败,我们即将进入刘邦的‘沛县’阶段,只要您像刘邦那样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就能平定天下。”

李善长的话打动了朱元璋,也坚定了他继续奋斗的决心。李善长不仅能谋划战略、善于决策,更能安邦定国,朱元璋认为自己捡到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助手。

朱元璋刚刚称帝时,李善长在西吴的改革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水利、财税及屯田制度的推行方面,为未来的明朝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堪称开国功臣中的杰出人物。就像汉朝有萧何与张良一样,明朝也有李善长,正是这些辅佐大臣成就了大明江山。

1368年,朱元璋自立为帝,年号洪武。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以及中书左丞相,并封为韩国公。对于李善长来说,这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为了平衡权力,明朝取消了宰相一职,设立了左右丞相,李善长担任左丞相,徐达担任右丞相,二人共同辅佐朱元璋治国。原本,这一切应当是君臣和谐,但最终却以悲剧告终。

朱元璋与刘邦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贫寒,并且同样对身边的功臣有所疑虑。刘邦在称帝后曾对韩信心生疑虑,最终以“谋逆”之名将其杀害。朱元璋的心态与刘邦如出一辙。李善长曾是他得力的助手,为他出谋划策,但当朱元璋从一位普通领袖,变成了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时,他渐渐感到不安,尤其是李善长掌握了重权,这让朱元璋心生疑虑。

随着李善长权力的不断积累,他的决策变得越来越果断,且在职权范围内开始独立行动,这种做法令朱元璋逐渐产生了警觉,甚至开始怀疑李善长有篡位之心。尽管李善长从未表现出任何反叛的迹象,但在朱元璋的眼中,他的独立性逐渐变成了威胁。 李善长非常聪明,早就意识到朱元璋的疑虑,因此许多曾经的功臣早已选择隐退,避免自己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李善长却没有放弃职务和荣耀,最终招来了朱元璋的猜忌。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病未能上朝,病榻上的他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曾经被朱元璋信任的心腹。他主动写下辞呈,试图通过辞去职务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令李善长意外的是,朱元璋立即同意了他的辞呈,并且还送上了丰厚的赏赐,甚至安排了李善长的亲人进入朝廷任职。

然而,朱元璋的真正意图并非表面上的仁爱。他心中始终认为李善长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李善长辞官后并未完全退出朝政,仍在幕后拥有较大影响力。虽然朱元璋表面上接受了李善长的辞职,但心中的警惕始终没有消除。李善长继续留在京城,偶尔向朱元璋提供政治建议,甚至依旧在朝廷上发挥影响。这让朱元璋始终无法安心。 李善长的影响力令朱元璋越来越焦虑,尤其是当他发现李善长推荐的汪广洋未能胜任左丞相职务后,朱元璋开始加强对李善长及其党羽的控制。在汪广洋与李善长的斗争中,朱元璋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进一步削弱李善长的权力。

最终,李善长在朝中积累的政治资源,使他不知不觉成了朱元璋心中的定时炸弹。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家族的覆灭几乎已经注定。李善长不仅仅是朱元璋心头的隐患,他的存在成了朱元璋时刻警惕的对象。

朱元璋深知自己的权力来源于建立大明时的成功,但他更为担忧的是,曾经的功臣们在他死后是否会威胁到皇室的统治。李善长,正是这一威胁的象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艺术苏河”2025展演季启幕... 11月10日,“艺术苏河”2025展演季开幕式在上海静安百空间·光二仓库正式举行。 本次展演季设置“...
(粤港澳全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 11月1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艺术体操项目集体全能决赛在深圳市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四川队发挥出色夺...
原创 高... 公元249年,趁着曹爽和曹芳一起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时机,司马懿发动政变,占领了曹魏的都城洛阳。当曹...
寻脉与重生:郑忠艺术的文明探源 郑忠的“文脉之光”、“红山”系列,以彩墨为桥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他运用标志性的深邃肌理与斑...
刚刚!中美大利好!全线大涨 【导读】全线大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大家好,今天的市场,表现尚可,个股涨多跌少,沪指震荡上涨,创...
震惊!市场茶油背后竟藏着这些你... 在健康饮食的浪潮下,茶油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健康功效,逐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然而,市场...
宅家久了就会随机获得一种“怪人...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卡夫卡《变形记》里的主人公格雷戈尔。他某日早晨醒来,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甲虫。 躺在安...
太原市尖草坪区委副书记、区长张...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全年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超美艺术装置背后的健康希望:中... 一个巨大的心脏模型上遍布苔藓,但在有些角落却开出鲜花。工作人员说,很多疾病会伤害心脏,随着新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