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两位军事家堪称顶尖人物,至今仍为人们传颂。一位是战国时期的孙武,他被后人尊称为“兵圣”,其著作《孙子兵法》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另一位则是秦朝末年的韩信,他被尊为“兵仙”。韩信继承了王霸之大略,创立了许多出色的军事战术,如“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和“四面楚歌”等,这些战术至今仍为兵家所称道。韩信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例,并且编撰了《韩信兵法》三卷。然而,韩信最终被吕雉所杀,他的军事智慧和兵法也因此失传。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韩信的兵法是否真的是完全失传了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一位人物曾学到韩信兵法的精髓,甚至一度让刘邦陷入困境。刘邦几乎动用了汉朝初期所有的名将,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将他击败。这个人,就是陈豨。 陈豨到底是谁呢?根据《史记》记载: 陈豨,宛朐人,最初并不为人所熟知。陈豨来自山东菏泽的宛朐,他的家庭背景较为普通,起初没有什么显赫的名气。他具体何时加入刘邦阵营并无明确记载。 公元前207年,韩信原是项羽麾下的郎中,但由于未能得到重用,韩信决定投奔刘邦。萧何发现了韩信的军事才华,力荐他加入刘邦麾下,刘邦便任命韩信为将军。陈豨则在此时加入了韩信的部队,成为韩信的部将。自此,陈豨便随韩信征战四方,参与了“暗渡陈仓”、灭魏国、赵国、齐国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刘邦登基后,陈豨被派往边疆担任地方职务,但每次返回京城,他总会去拜访韩信。韩信死后,陈豨暂时保持低调,但为了积蓄实力,他开始广招门客。有一次,陈豨回乡途经赵国,邯郸的驿站为迎接他花费巨大。赵国国相周昌注意到,陈豨看似为人简朴,但他却带着一千多辆马车,这些马车显然是为了他的门客准备的。这使得周昌产生了怀疑,认为陈豨有反叛之心,暗中图谋不轨。 周昌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刘邦,刘邦感到警觉。刚刚平定了韩信的叛乱,又有陈豨这一隐患,刘邦决定及时调查陈豨的动向。于是,在刘邦的派人调查下,陈豨不再保持沉默。汉高祖十年,刘邦的父亲去世,按照礼节,陈豨应该前往长安祭奠,但他以身体不适为由,谎称不能前往。刘邦察觉到问题,果然,不到一个月,陈豨发动叛乱的消息传入长安,刘邦立刻命令出兵镇压。 最初,刘邦低估了陈豨的能力,派周勃带兵攻打他,但久攻不下。接着,刘邦调集了樊哙、灌婴等汉初名将来围剿陈豨。周勃、樊哙、灌婴、夏侯婴、卢绾、曹参等九位著名将领都参与了平定陈豨之乱的战役。即便如此,这场战争仍持续了两年多才最终结束,陈豨最终被樊哙的军队击败并斩杀。 尽管《史记》对陈豨之乱的具体经过记载较少,但从整体来看,陈豨之乱给刘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镇压陈豨,刘邦几乎调动了所有精锐部队,历时两年才将其彻底平定。值得注意的是,陈豨的军事能力不容小觑。周勃、樊哙、夏侯婴、卢绾等都是当时的顶尖军事将领,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才成功将陈豨打败。 根据《史记》记载,韩信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被贬为淮阴侯,失去了兵权。此时,陈豨被任命为巨鹿郡守。在赴任之前,陈豨特意去向韩信辞行,韩信感动于此,拉着陈豨的手,屏退左右,叮嘱他一起起兵反叛。虽然韩信未能及时行动,但他最终还是被吕雉和萧何联合陷害,遭到杀害。陈豨与韩信的关系非常亲近,并且多次接受韩信的指导。 《咸丰·清河县志》曾记载,韩信曾编写过《韩信兵法》三卷,而韩信编写兵法时,正是陈豨与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可以推测,陈豨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韩信兵法的精髓。 这一推测并非没有依据:首先,陈豨与韩信关系深厚,他长期在韩信麾下服役,深受其军事战略的影响;其次,陈豨在起义时能够一度抵挡住汉初许多名将的进攻,这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因此,尽管陈豨最终未能成功,但他展现出的军事能力无疑值得后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