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帝就有太监,而在皇帝出现之前,宫中也曾存在过太监,但并非所有历史时期宫中的男性都被称为太监。最初,“太监”一词其实是一个官职的名称,这个职位的副职被称为“少监”,由完全健康的男子担任。例如,齐天大圣孙悟空曾在“御马监”担任职务,在某些朝代,太监的主官被称为“太监”,副职则是“御马少监”,这个职务的称呼方式类似于大理寺的正卿和少卿的区分。今天我们不探讨太监这一称谓究竟何时开始普及,也不研究清朝时期哪些特定职能人员可以被称为太监,而是聚焦于清朝太监的生活,这种生活既充满痛苦,也有某种程度的快乐。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信修明在23岁时自愿割去生殖器成为太监,随后的他写下了《老太监的回忆》,通过他的亲身经历,读者得以更真实地了解太监的生活。信修明原本是一位文化人,如果他生在明朝,或许会像王振一样,成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振曾考取过水师学堂和太医院,但两次失败后,娶妻生子,最终决定割去生殖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奋斗后,他在宫中获得了极高的地位,甚至为慈禧太后效力多年(因为王振会算卦,慈禧曾称他为“神仙”)。清朝灭亡后,信修明依然在宫外生活,并成为褒忠护国祠的住持,他的职业生涯和宫中太监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与那些通过传统渠道成为太监的人不同,信修明采取了独特的方式进入宫中。对于想成为太监的人,传统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需要在所在的州县报名,提交详细的个人资料,经过严格的审核。若三代以内有犯罪记录的人将被直接淘汰,只有通过审核的人才能参加面试。面试内容包括:是否没有后代,是否能忍受孤独终老在宫中,以及是否心甘情愿为皇上服务。面试者稍有犹豫就会被淘汰,只有表现坚定的人,才能获得总管太监的认可,开始走向他们人生的转折。 “小刀刘”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世代相传的家族,专门负责为有意成为太监的人实施手术。这个家族的财富和影响力都来自于此,尽管他们与权贵富商的交往极少。小刀刘的“手术刀”其实是一枚戒指,刀刃呈半月形,套在右手的中指上,刀刃藏在掌心。整个手术过程简单而迅速,手术前,准太监会被带进一间全红色的房间,身体被捆绑,嘴里塞入两颗熟鸡蛋黄。然后,小刀刘用戒指迅速完成手术。手术之后,准太监需要卧床休养四十九天,待伤口愈合后,便可以开始宫中的培训。 若手术失败,准太监将不会得到任何赔偿;而如果手术成功,费用通常在八十两到一百两之间,这对普通家庭而言是巨大的支出。为了支付这些费用,许多贫困家庭不得不签订“文书借契”,如果能幸运进入宫中,债务可能几个月内就能清偿;但如果命运不济,可能需要十几年才能还清。 信修明虽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手术费用,但他仍选择自宫,并最终在宫中发了财。信修明回忆道:“我曾在宫中侍奉过慈禧、隆裕、端康三位皇后,她们对我非常好,生活也相对顺利。”有了财富后,信修明复兴了家族的事业,购买了四百亩土地,并收购了八处房产。尽管他并没有像李莲英那样成为顶级太监,掌握宫中的权力中心,但他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许多官员,甚至能与一些尚书或侍郎相媲美。 说到李莲英,信修明与他相比无疑是“小麻雀”。李莲英作为高级太监,几乎掌控了宫中的所有资源,他的财富与权力让人惊叹。清朝很多官员,特别是那些痛恨太监的官员,常讽刺太监为“乌鸦”,因为太监没有后代,成为了不孝的象征。虽然在现代,“乌鸦”被视为孝顺的象征,但在清朝,太监却将这种鸟类视为他们的不孝象征。 事实上,清朝的太监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乌鸦”的强烈憎恨,甚至会以各种方式捕捉并食用乌鸦。鸟蛋被煮来吃,雏鸦则用油烤着吃,甚至有太监将老鸦绑上鞭炮点燃后放飞,目的是为了听到“震天雷”的爆炸声。尽管外人看起来这些行为毫无意义,但由于太监失去了最重要的身体部分,他们的心理往往产生了极端的变化,尤其是在金钱的渴望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尽管一些太监品级高、收入丰厚,他们的消费习惯却非常节俭,所有的开销几乎都是实报实销。许多总管太监和首领太监每月的伙食费达到五十两到一百两白银,甚至比皇帝的餐饮费用还要奢华。随着财富的积累,很多太监开始娶妻纳妾,像小德张和李莲英这样的太监,甚至一度娶了多个妻子。虽然太监这一特殊职业在历史中已经消失,但为了追求财富,依然有许多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接受“刀刘”的致命一刀。有些太监通过这一途径最终获得了比许多官员更富贵的生活。尽管有些太监因命运不济,最终像寇连材那样遭遇悲剧,但这一职业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地位依然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