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 - 643年),字为辅,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李祐是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母为阴妃。众所周知,李祐的父亲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的。不过,让李世民不会想到的是,他的事迹也影响到自己的儿子,比如李祐也来了一次起兵造反。
一
具体来说,李祐的外祖父阴世师,在隋朝末年与代王杨侑留守长安。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幼子李智云被阴世师所杀,年仅十四岁。因此,等到李渊入长安后,亦以阴世师、骨仪等拒义兵为由将其杀害,所以,阴氏与李唐可谓国仇家恨。
李祐正是出生在这种背景之下。他具体的出生年月史书无载,墓志所载享年业已失考。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考虑到李祐是唐太宗第五子,故其乃李泰之弟,李贞之兄,其生年应在公元620年—公元624年之间。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唐高祖李渊在位时,诏封李祐为宜阳郡王,虚封食邑四千户。次年,即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登基称帝,遂改封李祐为楚王。
在此后直至636年(贞观十年)的时间里,李祐多次担任幽州都督,不过他没有真的前往幽州。636年(贞观十年)正月,李祐被改封齐王,拜为都督齐、青、莱、密等五州诸军事、齐州刺史 。
638年(贞观十二年),李祐因为生病滞留长安,一直到641年(贞观十五年),才前往齐州封地。
二
李祐在京养病时,他的舅舅阴弘智以唐太宗多子为由,劝他招募壮士以自卫。前面已经说过,阴氏和李氏之间的仇恨是比较深的。因此,阴弘智显然是想通过唆使李祐造反,从而报复李唐皇室。
更为关键的是,李祐喜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这促使他容易听信舅舅的谗言。唐太宗认为长史薛大鼎对其管教无方,而将其免职。权万纪曾经是吴王李恪的长史,为人正直,被唐太宗任命为李祐的长史。可是,权万纪也无法约束目无法纪的李祐。
唐太宗担心李祐不思悔改,多次写信责备他。权万纪担心一并获罪,对李祐管教越发严厉,并放逐昝君谟、梁猛彪等李祐宠信的小人。李祐和昝君谟因此怀恨在心,阴谋杀死权万纪。事情败露后,权万纪将昝君谟等人收押入狱,并上报朝廷。
唐太宗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重视,命令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往齐州处理。刘德威经查明属实,要求齐王与权万纪返京说明。权万纪奉召先行,李祐非常恐惧,于是派燕弘亮等率20骑射杀权万纪,并将其肢解。事已至此,昝君谟等人劝李祐起兵谋反。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在小人的推动下,李祐和李世民的关系走向决裂。
三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三月,李祐征发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私自任命自己的左右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并封亲信为拓西王、拓东王等。唐太宗得知李祐起兵造反的消息后,诏兵部尚书李勣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府兵,与刘德威讨伐平叛。在唐太宗看来,李祐能力有限,根本不需要自己亲自下场。
事情如同李世民预料的一样,当时李勣等人率兵尚未到达齐州,而青、淄等数州的士兵已经不听从李祐的命令;李祐又将檄文传达到诸县,各县也不跟从。不久之后,有人抓住燕弘亮,挖出他的眼睛扔到地上,并用鞭打断他的大腿将他杀死。杜行敏抓住李祐,将其示众之后,关押在东边的厢房,齐州之乱于是平息。李祐被押送至长安,同党四十余人一并被诛杀,其余人等既往不咎。
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李祐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李祐自尽后,同年十月十五日以国公之礼安葬于长安高阳原 。因为李祐无子,所以封国也被废除。对此,在笔者看来,李祐的结局可谓是咎由自取,也即丝毫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