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少林寺门前的石狮子显得格外干净,甚至比荣国府和宁国府的石狮子还要干净。这样干净威武的石狮子,往往会让人联想到那个著名的故事——十三棍僧救唐王。这则故事情节中,真假难辨,讲的是关于唐王被救的事,既说是,又说不是,事情有些扑朔迷离。 如果李世民真听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肯定会非常生气,甚至可能会选择火烧少林寺来回应:你们究竟救的是谁?救的是一个孤王,还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 如果你是李世民,你肯定会生气:作为大唐贞观年间的天子,周围各国都尊称他为天可汗,如果被称作唐王,那无疑是一种侮辱——唐朝是帝国,不是王国! 在古代,皇帝和王的称谓有着严格的区别。因为天下只有一个皇帝,但王却可以有无数个。除了清朝外,其他朝代的皇帝儿子通常会被封为王,功勋卓著的宗室也能被封王,甚至一些异姓的功臣,若有特殊功劳,也能被封王。但真正能异姓封王的情况非常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央帝国会册封藩属国的君主,册封的等级有亲王、郡王之分,这与周朝封诸侯为公、侯、伯、子、男的方式类似。 有些人可能会问:李世民在宣武门之变后才成为唐朝皇帝,难道在他当上皇帝之前,他不能被李渊封为唐王吗? 熟悉历史的人肯定会笑出声:李渊怎么可能会在争霸天下的关键时刻,把唐王的位置封给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呢? 李渊确实当过唐王,这段历史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明确记载: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癸亥,(李渊)率百僚,备法驾,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元为义宁。甲子,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为令。以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太宗为京兆尹,改封秦公;姑臧公元吉为齐公。 在义宁二年五月,唐王李渊受禅成为帝,年号改为武德,立世子建成为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 李世民在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一直被封为秦王,而不是唐王。事实上,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发生在武德四年,那时候李家已经没有了唐王这个称号,反倒是王世充的大郑有一个唐王,而这个唐王就是王仁则。 公元619年4月,王世充废除了皇泰主(越王杨侗),自己自立为帝,国号为郑。为了与李唐对抗,他的封号极具挑衅性: 废侗于含凉殿,世充僣即皇帝位,建元曰开明,国号郑。封叔琼为陈王,兄世衡为秦王,世伟为楚王,世惲为齐王。又封琼子辩为杞王,衡子虔寿为蔡王,伟子弘烈为魏王,行本为荆王,琬为代王;惲子仁则为唐王,道诚为卫王,道询为赵王,立子玄应为皇太子,封子玄恕为汉王。 王仁则,王世充哥哥王世惲的儿子,封号唐王。因此,历史上的唐郑之战中,唯一的唐王就是电影《少林寺》中的大反派王仁则。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七·唐纪三》中明确记载了王仁则如何与皇泰主杨侗之死相关: 世充遣兄子唐王仁则及家奴梁百年鸩皇泰主。饮药,不能绝,以帛缢杀之。谥曰恭皇帝。 在武德四年的十三棍僧救唐王时,这个唐王显然是指王仁则,接下来,关于王仁则的死亡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许多网络文章提到昙宗带领棍僧生擒王仁则,李世民还钦封其为大将军,这显然是错误的。王世充叔侄被击败时,距离李世民继位还有五年,而秦王李世民当时并没有大将军的封号,他甚至还没有太子建成那么高的职务。所有这些封号,都是李渊赋予的。 通过翻阅《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王仁则如何死去的直接记载。但在河南洛阳市出土的墓志铭中,却找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王仁则: 君讳仁则,字行规,琅琊人……隋历云谢,率义归朝,以勋授朝请,寻加开府。武德初,应调为县中正,俄除右尚令。武德九年八月十日,卒于郑邑之第。贞观十八年,迁葬于北邙。墓志铭上所记的王仁则并非电影中唐王,他的人生轨迹与历史上王仁则并不完全吻合,但他曾经为大郑效力,并在投降李唐后去世。 虽然墓志铭的王仁则是否就是大郑唐王仍有疑问,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武德四年的李世民身边,已有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一批勇猛的将领。与李世民相比,王仁则显然不是一个能与之抗衡的对手。如果李世民派出任何一员猛将,就能轻易将王世充彻底击败。 至于十三棍僧是否打死王仁则,这个问题并不那么重要。墓志铭上的王仁则是否是王世充的侄子也不重要。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传说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完全不符合历史常识,这无疑是受了小说演义的影响,把虚构的故事当成了历史事实。在很多小说中,李世民被称为唐王,甚至敌国的人也会称他为唐童。 编造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的人,可能是读了太多演义小说,却没时间去翻阅真正的历史,才出现了这么大的错误。而且,似乎没有哪个史学家指出这一点。 如今,很多旅游景点也把传说当成了事实,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比如鲁智深的禅杖,如今被放在某个寺庙里,很多人甚至误以为那就是禅杖。笔者也曾亲自去举过,笑得合不拢嘴。那些文物的制造者,竟然连《水浒传》都没看过,就将禅杖弄成了一个铲子。 有些寺庙也因此带有浓重的商业气息,笔者曾去过一个寺庙,结果发现几位和尚竟然坐在门口吃饭。年轻时,笔者嘴欠,曾好奇问:你们吃肉吗?没想到他们笑着回应:你给,我就吃!那个时刻,我才发现,这些大和尚完全不戒酒肉,连女色也不忌。给他们送点肉,他们会感激不已,送点别的东西,估计还能进他们的朋友圈。 我本来想详细考证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假,但那位大方丈已经被抓起来,现在讨论这些似乎没有太大意义了。毕竟,善于营销的寺庙们,向来最擅长以这种方式吸引游客,怎么说都无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