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隐蔽战线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许多英烈的事迹鲜为人知。近期,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和相关历史作品出版,这段历史得以被更多人知晓,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英雄的告慰,更是对信仰的传承。这部首次真实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播出,以深沉的历史笔触和感人至深的英雄群像,带领观众走进一段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工作之余,我连夜追完39集,意犹未尽,又细读史料传记《冷月无生——吴石传》,沉浸在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久久难以平静。
吴石,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人,这位从国民党心脏送出大量秘密情报、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抗日儒将,其传奇而悲壮的一生,让我深受震撼。他本可安稳度日,却为了早日止战、实现祖国统一,毅然踏上荆棘之路,最终英勇就义。这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绝,正是他“向死而生”英雄气概的生动写照。
吴石出身书香门第,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少时参军,先后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炮兵科、日本东京炮兵专科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毕业考试均获第一名,文武兼备,博学多才。亲历中国几十年战乱,曾笃信国民党和三民主义,但在抗战后期目睹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之争、腐败无能,导致豫湘桂大溃败,生灵涂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内部的贪腐、尔虞我诈和派系林立,让他彻底失望,把目光投向了共产党。1947年,吴石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的领导,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共隐蔽战线上杰出的无名英雄。
1949年春至1950年初,吴石作为国民党高层军事情报的重要提供者,为渡江战役等关键军事行动提供了大量珍贵情报。他还参与全面抗战,为第三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等重大军事行动出谋献策。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这份忠诚与担当,穿越历史烟云,依然熠熠生辉。
1949年,吴石到台湾后,因上线何遂身份暴露不得不离开,吴石再次面临人生抉择。为了继续在隐蔽战线发挥作用,他毅然选择甘冒斧钺,亲自或委派身边副官多次赴香港,主动与中共驻港地下党组织接上关系传送情报,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这份“向死而生”的选择,彰显了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正如吴石遗孀王碧奎在1980年给儿子的信中所写:“爹爹知道自己活不成,所以求管理人要见我……汝爹实在很勇敢,只顾关心儿女,自己不在乎。”手捧这封饱经风霜的书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深情牵挂,更是一位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胸怀。
与吴石并肩作战的,还有朱枫、陈宝仓、聂曦等一批无名英雄。朱枫临危受命,舍弃与家人的团聚,深入虎穴。不幸被捕后,为保全组织,她果断吞金自杀,未遂后又历经酷刑拷问,始终守口如瓶,展现了一名坚定共产党员的大义凛然。他们如同暗夜中的星火,虽微小却足以燎原;又似深海中的潜流,虽无形却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他们的故事,虽长期湮没于历史尘埃,但精神之光永不熄灭。正如《冷月无生》书中所言:“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黑暗中守护着光明的火种。”
《沉默的荣耀》中“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词走红网络,既是对吴石等烈士的深情致敬,也道出了今天我们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期盼,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事实无法割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信仰如炬,照亮前行之路;英雄无言,铸就民族脊梁。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赓续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以此告慰那些为理想和民族未来牺牲的英烈——这盛世,终如你所愿;这统一,必将实现!
文/王灏
编辑/陈江南 实习生 胡妤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