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这场两宫之争,终究是以‘两败俱伤’的方式收场了。
不知道孙权在下令废黜孙和、赐死孙霸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感受。
虎毒尚且不食子。
但孙权晚年却杀了自己的亲儿子。
或许,此时的孙权,终于想起了当年太子太傅吾粲的计划。
原来,当年将老三派去夏口,放在陆逊的眼皮子底下监视,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客观来说,如果没有这场两宫之争,以老三的才华,他原本是最合适的接班人。如果从始至终,孙权一直支持老三,稳住老三的太子之位。在这场夺嫡之战刚开始的时候,就及时把所有苗头都掐灭,事情未必会到这一步。
可如今,没了老三老四,孙权又该立谁做接班人呢?
按照年龄顺序,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没了,那么孙权下一步就应该选老五,老五的名字叫孙奋。
但老五的名字,只是在孙权眼前闪了一下,就被孙权自动排除掉了。
一是因为老五的母亲,并不受宠。老五的母亲仲姬,在孙权后宫当中的地位特别低。按照三国时期的制度,姬的地位比妾还低,也就勉强比通房丫头稍高一些。
一个生有皇子的女子,自己的位份却只能是‘姬’,这绝对是相当不得宠才会出现的结果了。
二是因为老五的媳妇,身份也有点特殊。
老五的媳妇,是袁术的亲孙女。
这样一来,孙权自然不希望老五接班了。
至于老六孙休,同样也不行。因为老六的媳妇,身份更特殊!
老六的媳妇,是朱据和孙鲁育的女儿。
这里面的关系稍微有点离谱。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老六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孙权的儿子,娶了孙权的外孙女。
而在不久之前,孙权刚刚把朱据给赐死了。
所以,老六要是被立为太子的话,之前和依附老三的那一批人,会瞬间全都倒向老六。而支持老四的那批人,会瞬间全都反对老六。到那个时候,党争就会再次开启。之前孙权所做的那些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如果老五、老六都不行,那又该立谁呢?
就在这个时候,孙权的那个大闺女孙鲁班,再次发话了。
“爹,您忘了啊?”
“咱不是还有老七吗?”
“立老七啊!”
这话让孙权瞬间眼前一亮。
老七孙亮,该你登场啦!
……
在那场两宫之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孙权只有六个儿子。
不过,可能是那段时间里,老三和老四斗得太厉害,搞得孙权心里很烦,在后宫里面也不得安生。
于是后来某天,孙权就在宫里闲逛。然后,孙权就走到了宫里的织室。
所谓的织室,就是指皇宫里面专门给皇家织布、做衣服的地方。在这个机构里面,基本上都是一些宫女在干活。
然后,孙权在这里闲逛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看的宫女。这个宫女姓潘,名叫潘淑。
再然后,孙权就把她给临幸了。
这个故事,本身没啥稀奇的。一个皇帝在自己后宫当中,临幸一个宫女,这实在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巧合的地方在于,当时孙权的后宫生活,特别不开心。而这个潘宫女的出现,恰好给孙权带来了某方面的慰藉。
更巧的是,再之后不久,这个潘宫女就怀孕了。
就这样,公元244年,差不多在南鲁两党刚开始撕破脸的时候,老七孙亮出生了。
对于孙权而言,老七的出生,可能真的就是一个意外。毕竟,这一年的孙权,都已经63岁了,这绝对是妥妥的老来得子。
晚年的孙权,也就看这个儿子还算顺眼了。
而接下来的几年里,因为这个潘宫女的地位太低,宫里也没人真的会在乎她。同样,因为老七年龄太小,大家也不觉得老七会有什么威胁,所以老七也没卷入之前的所有斗争。
于是,在老三被废、老四被赐死之后,这个原本最小的老七,反倒是瞬间凸显了出来。
因为老七最干净。
如果让老七接班,先前南鲁两党的人,都是可以勉强的接受的。
对于老七的特殊性,第一个察觉到的,可能依然是那位长公主孙鲁班。
在孙权晚年的时候,孙鲁班经常出入宫禁。所以不管是宫里的一些细节,还是孙权的一些隐秘想法,孙鲁班都了如指掌!
和其他人相比,孙鲁班可能是第一个察觉到,孙权开始厌弃了老四的人。
这无疑让她开始有些惶恐。
此时的孙鲁班,看似权势炙手可热。朝野上下,哪个敢不买她这位长公主的面子?但实际上,孙鲁班的政治影响力,其实非常单薄,只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孙权的宠爱,另一个是作为全琮妻子的身份。
如果拿掉这两个来源,孙鲁班还有什么权力可言?
偏偏到了后期,全琮死了,全家也因为卷入两宫之争,遭到了孙权的打压。孙鲁班倒是有儿子,而且还在全琮死后,接了全琮的爵位和部曲。但奈何孙鲁班的儿子,年龄太小,资历太浅,根本就撑不起孙鲁班如今的权势。
至于孙权,他倒是一直都很宠爱孙鲁班。
可是如果哪天孙权死了呢?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安全感,孙鲁班这才押宝在老四的身上,想要扶老四上位。可是后来,孙鲁班察觉到,孙权已经厌弃了老四,老四也不可能再有机会成为皇帝。
在这之后,孙鲁班也开始默默放弃了自己这个四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孙鲁班看准了最干净的老七。
我们不知道,孙鲁班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决定开始支持老七。但后世很多人认为,很有可能是在全琮死后,孙鲁班和当时正得宠的潘淑,形成了政治同盟。
“我支持你儿子做皇帝,扶你儿子上位。”
“但是作为交换,你儿子得在全家这边娶媳妇。将来的皇后,必须得是全家的人。”
孙鲁班提出的要求,当然也不是没理由的。因为孙鲁班自己没有闺女,所以在这之前,孙鲁班就从全家内部,找了一个和老七同年出生的小姑娘,带在了自己身边,有点将其当成了自己干闺女的意思。
孙鲁班的要求,就是她支持老七接班,但是老七要娶这个女孩。
对于这个要求,潘淑自然迅速答应了下来。
在被孙权临幸之前,潘淑只是一个普通宫女,而且还是因为家里犯了罪,被罚没入宫的宫女。在潘淑的背后,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依靠。此时有人愿意支持她的儿子,她自然愿意。
就这样,在老三被废、老四被赐死之后,正当孙权为立储的事情发愁的时候,孙鲁班提出了要立老七做太子。
孙权瞬间就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因为老七确实干净。
但同时,此时老七年龄太小,而且前面还有老五、老六。直接跳过前面那哥俩,立一个最小的皇子做太子,好像又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这也不难。
只要让老七他娘做皇后,让老七有一个嫡子的身份,那不就瞬间合理了吗?!
就这样,公元250年十一月,也就是孙和被废三个月之后,孙权突然下旨,立老七孙亮为太子。
半年之后,孙权又再次下旨,立老七的生母潘淑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