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时代往往会催生出不同的职业。比如,古代有一种职业叫做刽子手,他们专门以杀人谋生。虽然这份工作看起来十分血腥,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却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然而,在许多奇特的职业中,有一种行业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消失,它的存在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个行业就是今天我们要谈的——赊刀人。到底什么是赊刀人?他们的神秘之处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赊刀人这个职业最早出现在宋朝,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行业一度被认为是神秘的预言家,似乎他们说出来的事情总能准确实现。回忆一下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那些年,很多人会记得这样的一幕:某个普通的日子,村里突然有个地方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情绪复杂,既期待又不安。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赊刀人来了。所谓赊刀人,就是挑着担子、推着小车,或者专门做磨剪刀、磨菜刀的小生意,然后顺便卖刀的人。他们的刀并不是立即要钱,而是先赊给村民,约定好某个日期再回来收钱。更特别的是,赊刀人不会要求任何欠条或者担保,只要简单记录下村民的名字,就可以带着刀回家。这种赊账方式简直比去银行贷款还要简单得多。 此外,赊刀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刀通常会有一个预言相伴。比如,他们会预测未来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村里会发生哪些变化,甚至事物的变迁等。 有一段来自《申报》的报道曾提到过赊刀人的故事:在咸丰年间,浙江奉化有一位赊刀人,他曾预言说,未来米价会暴跌,每升米价不超过十八文。当时人们不相信,因为米价已经是每升八十文,跌幅似乎太大。然而,这位赊刀人坚信自己的预言,并且表示会等到米价跌到十八文时才回来收钱。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到了光绪初年,米价竟然真的跌到了每升十八文。这个故事被记了下来,至今仍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惊。 那么问题来了:赊刀人真的这么神奇吗?有传言称,他们是鬼谷子的徒弟,能够预知未来,拥有非凡的能力。听起来很神秘,但实际上,赊刀人只是当时社会中的一种普通职业,早在宋朝时期就有了,当时被称作卜卖。 至于赊刀人为什么能预言得这么准确,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他们四处走访,见多识广,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每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市场的波动、民生的动向等,他们都了如指掌。所以,他们的预言实际上更多是基于对社会大环境的深刻洞察。 很多人认为赊刀人是鬼谷子的徒弟,这其实是一个商业营销策略,目的是增加神秘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毕竟,在当时的落后地区,普通百姓的消费欲望并不强烈,商人们想要销售商品并不容易。但是,如果能给商品附带上预言的标签,并且约定好一定的年限,不仅能激发村民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赊账的方式。如果预言最终没实现,赊刀人就不收钱,而如果预言真的成真,村民就会更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 事实上,这种预言的神秘感加上赊账的方式,正是赊刀人成功的商业策略。赊刀人并没有像银行那样要求各种复杂的手续和担保,而是通过简单的信用和预言的神秘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那么,赊刀人的生意真的没有风险吗?如果按这种方式赊账,万一有人不还钱怎么办?的确,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实际上,赊刀人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毕竟,他们并没有要求任何书面担保,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记录。而这种信任的背后,正是当时农村地区的民风纯朴,大多数村民一旦答应,都会守信用。 此外,赊刀人还特别注重商品的质量。很多赊出的菜刀,使用十年八年依然锋利,质量十分出色。等到赊刀人来收钱时,村民自然不愿失信,因为商品的质量和预言的实现,都让他们更加愿意支付这笔钱。 通常,赊刀人不会立即卖刀,而是通过赊账的方式,利用时间的跨度来提高刀具的价格。如果村民愿意等到约定的日子再还款,他们就能以较高的价格买到刀,而这种价格并不会令他们感到不合理,因为他们看重的不是刀具本身的市场价格,而是预言的神秘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赊刀人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经营模式。他们通过巧妙的预言和赊账方式,成功吸引了顾客,并且将商品的价格抬高。而这一切的关键,正是基于他们的诚信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如果换做今天,赊刀人无疑会被视作一位高超的销售高手。 总结来说,赊刀人这种职业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经济模式。通过借助神秘的预言吸引顾客,然后通过赊账和一定的年限约定,最终实现盈利。虽然这种生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它同样也依赖于诚信和对市场的深刻了解。在那个年代,赊刀人能够在偏远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成功,足见他们的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