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首先发起的,尤其是德国攻打波兰被认为是战争的开端。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在德国尚未进攻波兰时,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抗战,而且当时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德国,还包括苏联的影子。那么,德国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攻打波兰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析这个问题。
事实上,波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它曾被俄罗斯和奥匈帝国所控制。后来,波兰趁德奥两国战败的机会,终于获得了独立。当时,俄罗斯的十月革命也还在继续,波兰借此机会获得了自己的主权。要知道,尊重波兰的主权才是正义的行为。那么,为什么其他国家还要试图控制波兰呢?如果一个国家试图占领另一个国家的土地,那么它所做的就不能算是正义的行为。 要了解当时的局势,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德国因为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已经占领了奥匈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因此它把波兰视为自己的领土。而在二战时期,苏联也曾进攻波兰,认为波兰应该属于自己。当时,苏联和德国都认为波兰是自己的领土,双方都想将波兰收入囊中。从这个角度看,波兰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是暂时安全的,因为这两个大国相互制衡,不会轻易发动战争。况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国家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试图通过战争打开对方的国门,掠夺资源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较低,资源的运输非常困难,所以只能通过占领别国来获得资源,并逐步将资源运回本国,推动经济增长。在欧洲的几个国家中,只有德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与此不同的是,英美法等国家是民主国家,它们的领导人是由公民投票选举出来的。英美法这几个国家普遍认为,非民主国家是最具危险性的,只有那些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才会真正保证国家的安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必须接受战胜国的安排。然而,战胜国让德国人民自己决定未来的道路。最终,德国转变为一个民主国家,所有事务都由民众投票决定。经过公投,德国选出了他们心中的总统,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德国,已经成为欧洲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生产的商品质量一流,而且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好评,成为德国的骄傲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