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舞台上,烂醉如泥的醉汉在十字路口骂骂装疯撒泼,路人吓唬他“皇上驾到”,醉汉置若罔闻骂骂咧咧。路人大喊:“汪太监来了!”醉汉立马清醒,爬起身撒腿就跑,对着台下抖包袱:“我得快跑!如今天下人只知道汪太监!”
观众们心领神会相视而笑,偷觑明宪宗。明宪宗并未听出优伶的弦外之音,开怀大笑,令优伶继续表演。
优伶见刚才的表演并未点醒明宪宗,想到朝臣将汪直的左膀右臂王越与陈钺戏称为“二钺”,顿时计上心来。他直接扮演汪直,手持两把钺跑到皇帝面前耍弄。搭档问他想干什么?优伶回答:“吾将兵,仗此两钺耳!”搭档“问何钺”,优伶直言不讳:“王越、陈钺也!”
明宪宗捧腹大笑,环视群臣意味深长的微笑,顿悟优伶的弦外之音。正巧,东厂首领因得罪汪直生怕受报复,索性近水楼台先得月,向明宪宗告发汪直种种罪行以及与二钺沆瀣一气的不法行为,明宪宗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逐步疏远汪直。
汪直是与王振、刘瑾、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之一的权宦。那三大太监臭名昭著罪行罄竹难书,汪直却与他们有明显区别:三大太监全是鬼,汪直可谓半人半鬼。
(一) 走向巅峰
汪直是广西大藤峡的瑶族后代,年幼时被平叛官兵作为战利品掳回京城,净身后送入内宫。汪直“年少黠谲”,在后宫如鱼得水,深得明宪宗宠爱。明宪宗急于了解宫外民情,令“为人便黠”人小鬼大的汪直带两名校尉改换便装“密出伺察。”汪直不负厚望,出色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与都御使王越结为好友。
明宪宗为更便捷地通过密探监视官吏军民,于东厂外增设由汪直统领的特务机构西厂,专设官校监视天下。汪直一亮相,便赢得碰头好。
当时,南京镇监覃力朋进贡归途中,为谋取暴利“以百艘载私盐”且肆无忌惮“骚扰州县”,被地方官员责问时恼羞成怒大打出手,“折其齿,射杀一人”,造成极为恶劣影响。
汪直暗访时查证此事,禀告明宪宗后,将覃力朋逮捕并判处斩刑。虽然覃力朋“后得幸免”,但汪直在明宪宗心底树立起善于揭露奸情的良好形象,“益幸(汪)直。”汪直干得更欢,任用锦衣卫百户韦瑛为心腹。二人狼狈为奸,“屡兴大狱”,犯下累累天人共愤的罪行。
(二)半鬼遗臭
为谋取私利饱中私囊,汪直公然拉大旗作虎皮,“敢擅逮三品以上京官”,无数官员“无故被收案”,使朝臣人人自危。从诸王府、边镇至南北河道,西厂特务遍布,连民间斗骂鸡狗之类鸡毛蒜皮琐事,也施以重法,造成极大社会混乱。在汪直统帅下,西厂“权焰出东厂上。”
汪直奉诏巡视边防,“率飞骑日驰数百里。”他趾高气扬,傲视“御史、主事等官迎拜马首”,下令鞭挞部分疏于防范的守将。并诬陷正在辽东公干的兵部侍郎马文升心怀异志,致使马文升被“谪戍重庆卫。”轻松将边帅送入诏狱并遭贬戍,“由是直威势倾天下。”
汪直“与王越、陈钺结为腹心,自相表里。肆罗织之文,振威福之势。”他们沆瀣一气,称霸朝堂,使“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明宪宗)。”
(三)半人留芳
汪直虽是个绝对反派,却又不时流露出人性的善良与正直。
他“年少喜兵”,虽遭阉割,心底依然奔涌着男人的血性。他毛遂自荐前往招抚犯边外敌被阻止后,“奏请武举设科,乡、会、殿试如进士例。”此举极大提高武科地位,利于全面选拔武科人才,并将武举抬升至与文举同等地位。明宪宗很是赏识,采纳建议并施行。从此武举考试分段制历代相沿,直至崇祯亡国。
浙江按察使杨继宗入京等待入觐,汪直久闻其清廉之名,放低身段求见杨继宗。遭到杨继宗无情拒绝后,他并未怀恨在心,反而在明宪宗询问“等待朝觐的地方官谁最廉洁”时,力挺杨继宗:“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终于见到杨继宗后,汪直大失所望,当面暗讽他其貌不扬。杨继宗反唇相讥:“我的外貌的确丑陋!但是,亏损身体玷污父母之事(暗指汪直被阉割为太监),我绝对不敢做!”汪直自取其辱,“不复敢言。”
汪直巡视各地,当地官员无不战战兢兢跪地迎接。他嫌地方招待不周时,总会颐指气使质问:“你头上的乌纱帽是谁家的?”被问者或曲意迎合或缄口不言。唯有一名县令理直气壮回答:“下官的乌纱帽乃是以三钱白银购自铁匠胡同!”汪直忍俊不禁笑得腹痛,并未惩治他。
汪直巡视辽海道期间,当地官员极力奉承讨好,花样翻新讨好汪直。巡抚汪霖却不买账,公事公办仅以常礼相待。汪直从未遭此冷遇,忍不住大发牢骚。汪霖置若罔闻,依然不卑不亢接待汪直。汪直反而因此十分欣赏汪霖,对阿谀奉承者不再有好脸嘴。
汪直听说兵科给事中孙博在奏章中指斥东西二厂挖空心思捕风捉影“以中伤大臣”,勃然大怒,召来孙博“面加诘责。”孙博临危不惧,有理有据坦然对答,博得汪直好感。汪直奏请孙博为记功官,随大军西征蒙古。所有人都为孙博捏了一把汗,担心汪直随时借刀杀人。明军在威宁海子大捷后,主帅王越“以功封威宁伯”,监军汪直“增禄至三百石”,孙博非但没有遭到汪直报复,反而因汪直力挺而由正七品官荣升为正五品的山西按察司佥事。
汪直镇守大同期间,“巡抚宣府(今河北省宣化县)都御史秦纮密疏汪直纵旗校扰民。”汪直抵达宣府后,因“声势烜赫”,巡抚官员们卑躬屈膝加以礼待,唯有秦纮公开与汪直较劲。众人无不为他捏把汗,汪直却毫不计较。秦纮再次密奏弹劾汪直,依然如石沉大海。汪直回京后,明宪宗“问各抚臣贤否?”汪直唯独对秦纮赞不绝口,夸赞其清廉能干。明宪宗微笑着取出秦纮两次弹劾汪直的奏章,汪直看完虽然吓得“叩头伏罪”,却依旧坚持刚才对秦纮的评价。
(四)得以善终
汪直最终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失势出局,自己被明宪宗打发至南京御马监,党羽也树倒猢狲散被清除。汪直到南京后一反常态夹紧尾巴做人,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
明朝四大宦官中,王振自食其果死于“土木堡之变”,刘瑾以谋反罪被凌迟处死,魏忠贤在流放途中自缢身亡,都属于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唯独汪直虽坏事做绝但好事常做,结局却是水到渠成的“良死”。
可见,人在做天在看,善恶到头终有报。人生在世,理应以善为先:善待亲友,善遇宾客,善行好事。总而言之,一个人立世只要心存善念,终将收到善意回馈!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