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字渊源,来自陈郡长平(今天的河南西华)。他的父亲殷羡是个性格古怪的老头子。传说中,他赴任豫章太守时,带了百余封京城人士写给豫章亲友的书信,但当他经过石头城时,却把所有书信丢进了水中,说:“沉下去的自沉,浮上来的自浮,殷羡不做送信的邮差。”这种行为反映了他孤高的性格。
殷浩继承了父亲的古怪性情,但更为出众。他的见识广博,心胸开阔,才智过人,年少时便已声名远扬。他精通玄学和哲理,与叔父殷融一起研读《老子》和《易经》,每次与叔父辩论时,他总能占据上风,因此,殷浩被当时的辩士们称为风流才子。
有一次,有人向他请教:“梦见棺材是要做官,梦见大粪是要发财,这是什么原因?”殷浩答道:“官本臭腐,故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得财而梦见大粪。”这番话一经传出,立刻成为当时的名言,被奉为金玉良言。
尽管如此,殷浩并不愿意担任官职。太尉、司徒、司空三府都曾召他为官,但他都推辞了。后来的征西将军庾亮曾请他做记室参军,后来还提议任命他为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庾翼也邀请他担任司马,甚至为他安排了侍中、安西军司的位置,但殷浩一一以病拒绝,选择隐居在古墓中,长达十年之久。那时,时人称他为“古墓派教主”,并将他比作管仲与诸葛亮。
谢尚等人曾特意去古墓向他请教天下大势,希望他能预测江东的兴亡。在了解殷浩坚定的避世意向后,他们感慨道:“深源不出,当如苍生何!”庾翼曾为劝他出山,写信提到清谈大家王衍的悲惨结局,但殷浩依旧坚决不出。
直到庾冰兄弟及何充等人相继去世,晋简文帝司马昱开始掌握朝政,他才写信劝殷浩出山,并表示:“当前国家面临困境,若你仍固守谦让之心,不肯出山,国家大事可能就此停滞。”在多次劝说后,殷浩才同意回应朝廷的召唤。
桓温平定了成汉,权力日益增强,这引起了司马昱的警觉。为了制衡桓温,司马昱将殷浩视为心腹,借用他的力量来对抗桓温。就在此时,石虎去世,石氏家族的争斗让东晋迎来了北伐的良机。
姚襄投降东晋后,被封为平北将军,但他仍心系关中,提出要讨伐前秦。桓温计划北伐,因此打算与姚襄合作,推荐他担任先锋。殷浩知道,自己出山的使命之一便是要打压桓温,因此,他也上表请求北伐。
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任务是完成北伐。殷浩怀着慷慨激昂的心情,接受了这项责任,誓言要收复中原。
然而,桓温早已察觉朝廷打算借殷浩来制衡自己,心中愤怒,但却无能为力。殷浩利用手中的任命权力,指定姚襄为谢尚的副将,命令谢尚进攻前秦占据的许昌。
尽管殷浩的名声赫赫,但他并不擅长军事,朝廷中的一些人劝告他谨慎行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多次上表请求暂缓北伐。然而,殷浩并未理会,反而加紧了对姚襄出兵的催促。前燕迁都邺城,正是出兵的好时机,殷浩坚信不能错过。
姚襄的军队刚刚集结起来,仍需训练才可出兵,但他以军队未训练好为由,请求暂缓。殷浩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姚襄想要叛乱。于是,他决定派遣刺客暗中除掉姚襄。然而,当刺客到达姚襄的大营时,他们发现姚襄并没有叛变,只是在忙着训练军队。刺客放弃了暗杀计划,并将此事告诉了姚襄。姚襄非常震惊。
殷浩的暗杀计划失败后,便开始采取明面上的行动,他派遣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偷袭姚襄。然而,姚襄坚决反击,最终将殷浩的军队击溃。殷浩恼羞成怒,命令姚襄进京受审,并准备将他处死。但姚襄拒绝听命,矛盾加剧,局面完全不可调和。
在长安城,东晋的间谍向殷浩汇报,称前秦将领雷弱儿对苻健不满,暗中可以收买雷弱儿让他谋杀苻健。殷浩决定按照这个计划行事,并且指挥军队加紧准备。然而,东晋的情报出错,雷弱儿与苻健的关系其实非常好,雷弱儿答应殷浩的信件其实是一场阴谋,打算等晋军进攻时,将他们一举歼灭。
姚襄在途中受够了殷浩的压迫,决定反叛,他带兵袭击殷浩的部队,结果大获全胜。姚襄杀死了殷浩的将士一万余人,并缴获了所有辎重。随后,他在许昌自立为王,宣布自己为大将军大单于,控制了前秦、前燕与东晋的交界地区。
殷浩的失败让他丧失了之前的荣耀,以桓温为代表的东晋文官武将纷纷要求将殷浩降职为平民。最终,在晋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朝廷将殷浩废除为庶人,并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
殷浩年轻时与桓温一样都是天才人物,两人曾在竞争中争胜多年。桓温曾问殷浩:“你我才华谁更胜一筹?”殷浩答道:“你我交往已久,若让我在你我之间选择,我宁愿做我自己。”如今,殷浩被废除为平民,桓温感慨说:“小时候,我骑竹马,骑腻了便丢掉,殷浩便捡起来骑,因此殷浩不及我。”他还感叹道:“殷浩品行高洁,能言善辩,如果让他做尚书令和仆射,必能成为朝廷的楷模,朝廷用人不当,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虽然殷浩被废除,内心却没有任何怨言,依旧安然自若,谈道咏诗。然而,他独自一人时,却常常坐在椅子上发呆,拿笔在空中写下“咄咄怪事”四个字,思考自己为何失败。
桓温后来打算任命殷浩为尚书令,并写信征求他的意见。殷浩欣然答应,但他写回信时极为紧张,修改了几十遍,直到信封里没有信纸,他才将信寄出。桓温收到空信封后,不明白殷浩的意图,便不再征召他。
殷浩等不到尚书令的任命,最终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时为永和十二年(3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