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治理有方,政局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中原大地逐渐恢复生气。可惜的是,这位英才皇帝在年纪尚轻时便去世,留下了一个孤儿寡母的局面,整个大周的江山只能依靠他们维系。柴荣在世时对赵匡胤可谓是恩深义重,他不仅将赵匡胤视为得力的左右手,还与他亲如兄弟。因此,赵匡胤的背叛行为,尤其是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江山这一事件,成为了赵匡胤一生中最为不仁不义的行为。
赵匡胤能够建立宋朝,离不开他身边那一群忠心耿耿的支持者。而在这些支持者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赵普。赵匡胤作为一位出身武将的皇帝,始终强调自己做事的原则,就是要学习并重视文人的智慧。因此,他常常劝告身边的官员们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学识。赵普作为一位文臣,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也能积极响应赵匡胤的号召。他不仅在朝堂上为赵匡胤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而且还是当年陈桥事变的策划者之一。在事变之后,赵普又建议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从而稳固了赵匡胤的政权。这些因素让赵普深得赵匡胤的宠信,成为了他非常依赖的重要臣子。 有一天,赵匡胤在朝堂上突然问道:“普天之下,什么东西最大?”作为朝中的大臣,能够晋升到如此高位,个个都是聪明能干之人,面对这个问题,他们纷纷拍马屁,齐声回答:“天地之间,皇帝最大。”这个回答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显得非常合乎常理,大家也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赵匡胤听后却并不满意,他瞪着赵普许久,见他没有回答,便再次向赵普发问:“那什么东西最大?”赵普此时稍作思索,意识到眼前的大臣们都在阿谀奉承,而赵匡胤偏偏要问自己一遍,显然这个问题并不是要得到那些表面上的答案。赵普思索片刻,心中有了答案,虽然有些忐忑,但他仍然敢于回答:“道理。”赵匡胤听后,顿时喜笑颜开,拍着大腿称赞道:“好!果然是你,赵普。”他显然很喜欢赵普这番独立见解,心情愉快至极。赵普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丞相,每当赵匡胤面临重大决策时,总会找赵普来商议。赵普的智慧与深思熟虑,总能给赵匡胤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判断。赵匡胤每次都能从赵普的建议中得到启发,感到非常满意,也因此与赵普的关系越来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