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重用?你可别以为李宗仁和阎锡山都是蒋介石手下的小弟,其实他们俩完全可以和蒋介石平起平坐,是当时的一方大佬。
光说北伐战争那会儿,这几位的地位就很明显。蒋介石是第一集团军司令,冯玉祥掌管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管第三集团军,李宗仁是第四集团军司令,四个人完全平分天下。后来他们之间的争斗可不是一次两次,结果是李宗仁和阎锡山没能战胜蒋介石,但如果蒋介石真想收拾他们,他们俩也完全有底气摆出“你奈我何”的姿态。毕竟两人不仅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还有各自能够灵活指挥的军队,而且军队的粮草、给养都能自筹。 题主说李宗仁和阎锡山没有被蒋介石开除出国民党,其实不对,他们都曾被开除过。下面咱们具体说说。 先来说李宗仁。北伐战争一结束,旧的军阀倒了,但新军阀一大堆,军阀割据的局面根本没多大变化。蒋介石打算整编全国部队,计划保留八十万人,成立六十五个师。你想想,北伐时部队可是二百多万,这就涉及到裁军问题。蒋介石的方案矛头主要指向第二、三、四集团军,而第一集团军基本不动。这当然引起不满,一顿拉扯不可避免。蒋介石第一步就是挖李宗仁的墙角,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到了1929年三月底,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手里资金充足,通过金钱攻势瓦解了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李宗仁因此战败。1929年六月份,李宗仁和白崇禧通电下野,先逃到香港避风头,等风声过去才悄悄潜回广西,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蒋介石当时对他也是下了狠手,不仅开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还通缉他。因此说李宗仁没被开除党籍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再说阎锡山。北伐战争结束后,反对蒋介石的人很多,包括李宗仁、张发奎、唐生智等。蒋介石想搞独裁,这些人都是障碍,肯定要对抗。大部分人被蒋介石打败,而阎锡山则暂时安然,他的晋绥军没有遭到打击。但阎锡山心里清楚,迟早得和蒋介石较量。1930年元旦,蒋介石在报纸上警告了一通反对者。到一月十三号,阎锡山得知蒋介石要派韩复榘抓他,立刻回太原。随后,他联合冯玉祥反蒋,爆发了蒋冯阎战争。蒋介石在南京中常会上开除了阎锡山的党籍,还通缉他。可见,李宗仁和阎锡山的待遇是一样的。 阎锡山战败后比李宗仁更狼狈,下野后跑到日本,不甘心又回大连,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马后炮看,这俩人最后都成功复出。为什么呢?这就和题主的问题有关。蒋介石打败他们后,想控制广西和山西,但控制不是靠派人空降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下属配合。然而广西和山西是李宗仁和阎锡山多年来经营的基本盘,关系网盘根错节,蒋介石派过去的人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没法掌控。最终,蒋介石只好恢复两人的职务,让他们继续掌控本地事务。 你看,这里面的道理很清楚。李宗仁的桂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都是他们亲手创建的,士兵大多是广西和山西本地人,而蒋介石派来的外来军官,很难融入当地体系。桂系军官多数出自广西陆军小学堂,阎锡山则采用家长式管理模式,因此在广西和山西,军政人员只认李宗仁和阎锡山,对蒋介石不买账。 有人可能会说:“蒋介石不是喜欢金元攻势吗?大钱一砸不就行了?”确实,这手段在战争中管用,让他们短时间斗志瓦解,但在广西和山西,蒋介石找不到能代替他们的人。你没法掌控当地官兵,压服不了群众,这手段就不管用了。 举个例子,广东和广西关系密切,主导广东的是李济深,他是广西人,政治上属广东,但感情上和广西走得很近,形成粤桂联盟。广东有钱但战力弱,广西没钱但士兵勇猛,互补性强。蒋介石没办法直接控制广西桂系军队,于是把目标放在广东的陈济棠身上,用他瓦解粤桂联盟,让李宗仁三次打败。陈济棠和蒋介石关系并不好,他怕蒋介石用同样手段对付自己,所以后来也被迫出走香港。 蒋介石在广西和山西碰到类似情况。李宗仁下野后,他派俞作柏做广西省主席,还派郑介民一帮特务协助,但没有人听俞作柏的,最终被赶走。山西也是如此,蒋介石派徐永昌过去主持大局,但干啥啥不成,迫使阎锡山回山西重新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