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期,金国和大宋联合对抗辽国,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一向好战的金国并不满足于此,它们开始图谋侵占大宋的领土。最终,金国发动了史称《靖康之耻》的战争,这场耻辱性的战争导致了宋微宗、宋钦宗及大多数皇室成员被俘。正如古人所说,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在这个时候,年轻的康王在众臣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南宋,开始领导大宋抵抗金国的侵略。
岳飞,这位文武双全的英雄,在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宗泽对他的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让岳飞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华。岳飞带领士兵们屡次获胜,逼迫金国军队节节败退。然而,最终,他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最大对手——金兀术。随着宗泽的牺牲,岳飞承担起了抵御金国的重任,并且经过多年的战斗,建立了自己的旗帜军队——岳家军。在水军统帅韩世忠的协助下,岳飞成功地击败了金兀术的铁浮屠,歼灭了金国的主力军队,并开始了北伐的征程。岳飞的目标是要迎回宋微宗和宋钦宗,恢复大宋的荣耀。 然而,宋高宗在奸臣秦桧的推动下,决定在岳飞北伐期间连续下达了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岳飞。这一决策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宋高宗到底害怕什么,为什么要迫使岳飞回朝? 首先,迎回二帝意味着宋高宗的帝位将不保。自古以来,历史上并没有两位太上皇同时存在的情况。在靖康之耻发生之前,宋微宗已经退位,由宋钦宗继位。可是,宋钦宗的统治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就在靖康之耻中被俘。若是岳飞成功迎回二帝,那么宋高宗很可能需要将位让给二帝,因为他当初称帝的目的便是驱逐外敌并迎回二位皇帝。 其次,宋高宗害怕岳飞的功绩超越自己,产生威胁。在岳飞的北伐中,他屡次打败金国,声名显赫。随着岳飞的战绩逐渐增加,他的声望也越来越高,许多人开始关注他的能力和军事成就。如果岳飞凯旋归来,他的威望可能使得他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即使岳飞本人并无造反之心,朝中其他人可能会劝说甚至迫使他造反。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最后,宋高宗担心岳飞的北伐会破坏与金国的议和。秦桧在岳飞北伐期间一直与金国保持联系,并且在他的推动下,宋高宗同意与金国议和。对于宋高宗来说,议和是他最理想的选择。因为如果继续战争,而岳飞不敌金国,那将可能导致大宋更加深陷困境,甚至完全被金国侵占。而且,宋高宗也亲眼见识过金国铁浮屠的强大,他清楚战争的艰难与危险。因此,他对继续战斗的勇气早已丧失,反而更倾向于通过议和避免冲突。 因此,宋高宗紧急召回岳飞,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岳飞虽然在战场上无敌,但毕竟只是一名武将,对治国理政并无深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的恐惧与疑虑最终导致了岳飞的悲剧,甚至将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