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最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莫斯科公国,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张,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广阔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沙俄的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这一举措是彼得一世推动的,因为他对莫斯科并不喜爱,于是决定在波罗的海沿岸建立一座新的城市——圣彼得堡,并把它定为首都。从此以后,在整个沙俄时期,圣彼得堡一直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在列宁的领导下,临时政府被推翻,苏俄正式成立。没过几年,苏俄又转变为苏联。1918年3月,列宁将首都再次迁回莫斯科。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与彼得一世当年的迁都是截然不同的。
彼得一世之所以迁都,是出于对海洋的热爱和战略考虑。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当沙俄获得出海口后,彼得一世开始筹建这座城市,将其打造为首都,以便增强国家的海洋力量和对外联系。 而列宁迁都莫斯科,则是基于完全不同的现实需要。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着国内外的重重困难:国内反对派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试图夺回政权;国际上,原先被沙俄吞并的国家,如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都走向独立,这让圣彼得堡的战略地位大大削弱。首都若继续设在圣彼得堡,一旦遭遇外国入侵,就非常危险,很容易被攻破。 同时,在列宁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开始出兵干涉苏俄,引发内战。在这样的局势下,首都如果还在圣彼得堡,无疑会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当时苏俄还面临德国的威胁,这对新生政权同样不利。 此外,尽管罗曼诺夫王朝已经被推翻,但其三百多年的统治仍在圣彼得堡留下深刻影响,仍有不少支持者存在。列宁将首都迁回莫斯科,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沙皇长期统治的政治中心。相比之下,地理位置相对安全、没有海陆威胁的莫斯科成为了更合适的选择,同时也有助于稳固苏俄政权、加强对领土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