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时代广场是美国的娱乐中心,也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商店,还有美国最大的影城——百老汇影城,每晚歌舞升平、热闹非凡。然而,在广场的最东边,却竖立着中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铜像。为什么美国会选择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人物呢?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走私鸦片
自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国逐渐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着全球贸易中心的转移,英国逐步崛起,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成为了18世纪中期的“日不落帝国”。在全球市场扩展的过程中,英国国内的生产需求急剧增加,第一次工业革命随之爆发,蒸汽机的使用让生产力飞速发展,进入了大机器生产的时代。此时,英国急需开辟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此时的中国,依然沉浸在康乾盛世的自大中,天真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拒绝与外界交流。英国多次尝试与清政府谈判,企图打开中国市场,但每次都被拒绝。中国盛产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些商品在欧洲广受欢迎,因此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然而,由于中国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百姓贫穷,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且受传统文化影响,不愿与外界接触,几乎不愿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英国的棉布生产质量优异且价格低廉,尽管如此,中国百姓仍然不买。英国的高质量棉布最终成了包装中国瓷器和丝绸的材料。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最终决定走私鸦片。印度被英国殖民后,东印度公司强制当地百姓种植罂粟,生产鸦片,然后将鸦片走私进入中国,借此实现了贸易顺差,赚取了巨额利润。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是一种极易上瘾的毒品。史料记载,当时的清军上战场时,士兵们会带上两杆枪:一把步枪用于战斗,另一把是吸食鸦片用的烟枪。鸦片的走私不仅严重危害了中国百姓的健康,也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为了解决禁毒问题,有些大臣提出允许百姓种植罂粟,自己生产鸦片以封锁英国的利润。然而,林则徐坚决认为罂粟就是毒品,应该全面禁止种植。在道光皇帝的支持下,林则徐决定亲自前往虎门销烟。
到达广州后,林则徐首先发布了通告,宣布发现走私鸦片的船只要扣押并就地处置。然而,英国商人完全不顾清政府的禁令,继续走私鸦片。林则徐忍无可忍,当场缴获了几百斤鸦片。随后,他命令部下在虎门海滩挖一个大坑,把缴获的鸦片全都埋进坑里,再倒入生石灰。随着海水的涌入,浓浓的白烟冒了出来,伴随着一股刺鼻的气味,虎门销烟持续了三天三夜。
全体广州人民都亲眼见证了虎门销烟,这不仅让他们看到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也使他们看到了政府敢于与西方列强对抗的勇气。这一行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林则徐也因禁烟运动被重用。
然而,英国商人认为林则徐的禁烟行动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便向英国议会汇报,要求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经过讨论,英国政府决定派遣4000名军队进入中国,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的市场,而林则徐的销烟行动仅仅成为了他们出兵的借口。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吸毒人数逐年增加
大约在1950年左右,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断上升。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人民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新潮的生活方式,嬉皮士运动随之而起。美国的青少年尤其活跃,在青春期的刺激和好奇心驱使下,吸毒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官方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吸毒人数已超过4000万。
吸毒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许多家庭因此破裂,社会秩序逐渐不稳定。美国政府决定采取强制禁毒措施。然而,由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合作效率较低,禁毒政策的执行进展缓慢。后来,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了全球禁毒法案,并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为了强制减少吸毒人数,同时宣传禁毒思想,美国政府决定在纽约的时代广场竖立林则徐的铜像。
林则徐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也是世界的禁烟英雄。因此,美国政府选择在纽约时代广场这样的核心区域设立林则徐的铜像,并为其命名“林则徐广场”。林则徐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成为全球禁毒的象征。
小结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禁烟英雄,他不畏强权,坚决支持禁烟政策,亲自领导了震撼人心的虎门销烟。这一行动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展现了中国在面对外国列强时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