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时,徐海东大将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这次会议。那么,他对于批判彭德怀等人持什么态度呢?徐海东专门从北戴河打电话,明确表态了自己的立场。
徐海东是红25军的领导人,韩先楚和刘震等人非常尊敬他这位军长。八路军成立后,徐海东担任了344旅的旅长,但因为健康问题,他离开了抗日战线,直到新中国成立,徐海东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需要养病,无法亲自参与党的工作。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大将。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时,徐海东依然在北戴河养病,尽管无法亲自参与工作,但他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脑海里从未停止思考。庐山会议的重大事件自然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他没有参会,按理说他无需表态,但他通过电话直接联系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杨尚昆习惯记录日记,他在个人日记中详细写下了这一事件。想了解更多的读者,可以去翻阅《杨尚昆日记》来查证这一细节。
庐山会议上,面对毛主席和彭德怀的对立,徐海东究竟应该站在哪一边呢?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徐海东曾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参加了红军东征等多次战役,他与彭德怀的关系非常好。
有一次,徐海东发现彭德怀的怀表坏了,便拿出自己心爱的旧怀表送给彭德怀。彭德怀问他:“你把表给了我,那你怎么办?”徐海东笑着回答:“我还有一个。”彭德怀虽然不太喜欢收礼,但还是收下了这块表,并表示日后会还给徐海东。
还有一次,斯诺采访彭德怀,正好徐海东也在场。彭德怀指着徐海东对斯诺说:“他可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得出他吗?”这句话让徐海东羞得脸红。后来,彭德怀还介绍斯诺去红十五军团,徐海东疑惑地问:“你把一个外国人介绍给我,我该怎么办?”彭德怀笑着说:“放心吧,斯诺是我们朋友。”徐海东这才放心。通过斯诺的笔,徐海东的名字在国内外更加广为人知。
两位将军都是从贫苦家庭出身,拥有相似的经历和信仰,因此他们相互之间肝胆相照,谈得十分投机。徐海东从内心里非常尊敬彭德怀。
徐海东与黄克诚的关系也很好,他们曾一同合作过。徐海东担任344旅旅长时,黄克诚是政委。当徐海东因病离开前线时,黄克诚接管了他的旧部,带领部队历经千里,先南下新四军,再北上东北,并在东北战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徐海东的旧部能够保持战斗力,离不开黄克诚的指挥。
虽然徐海东与彭德怀、黄克诚关系深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支持他们。徐海东最大的优点就是党性极强,讲究原则。在他心中,中央的权威高于一切,毛主席的权威也高于一切。
当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时,经济非常困难,毛主席亲自给徐海东写了一张借条,借了2000元。徐海东盘点了一下自己的积蓄,发现只剩下7000元,他把2000元借给了中央,其余的5000元全部捐了出去。毛主席深感感动,始终记得这一份深情厚意。建国后,尽管徐海东因健康问题无法工作,他仍然被评为开国第二大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徐海东始终坚持坚决拥护中央。当毛主席提到彭德怀等人组成的所谓“军事俱乐部”时,徐海东表态说,他坚决支持党的总路线,反对这种军事俱乐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