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新版《倚天屠龙记》再次让金庸的武侠世界重现眼前,剧中的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深得观众喜爱,也唤起了许多80后观众的童年回忆。那么,历史上的张三丰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张三丰究竟是哪个朝代的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我们来看看几种较为有影响力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张三丰是北宋人。这种说法源于明末清初的大儒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提到的内家拳法。他写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这句话说明,内家拳法与少林拳法不同,强调以静制动,而对手一接触就能立刻倒下,和太极拳有些相似。黄宗羲进一步提到,内家拳法起源于北宋时期的张三丰,他曾在武当山炼丹,后来梦到一套拳法,第二天就凭此拳法打败了上百个盗贼。虽然这段记载显得非常传奇,但它将张三丰的时代定为北宋末期。
另一种说法认为张三丰是南宋人。这一说法来自清朝地方志《崂山续志》中的记载,书中提到张三丰生于南宋绍兴辛卯年,活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几乎有三百岁的寿命。
还有人认为张三丰是金国人。明朝陆深在《玉堂漫笔》中提到,张三丰是金朝人,并曾与一些名士一同学习。至于他是否真的来自金国,这一说法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另外,传统的《明史》等书籍中则指出,张三丰是元朝人,曾做过元朝的县令,长得英俊威武。后来天下动荡,他辞去官职,专心修道。有记载提到他在宝鸡金台观展示过武功,被称为“阳神出游”。他最终选择去武当山修炼。
经过学者们的考证,现在普遍认为张三丰更可能是元朝人。尽管如此,历史中的张三丰并不像《倚天屠龙记》所表现的那样痛恨元朝,事实上,他在元朝灭亡后,曾自称是“大元遗老”。例如,明朝洪武十七年时,张三丰在一首《自题无根树》的诗中写道:“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显然他仍然以元朝为荣,未受朝代更替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张三丰如此忠于元朝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张三丰虽为道教的大宗师,但早年曾任元朝县令,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元朝时期,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很多儒士仍视其为正统。即便在明朝取代元朝后,许多原元朝的士人仍然心系故国,张三丰或许也有同样的情感。
明朝的皇帝对张三丰则显得十分尊敬。朱元璋在位时便曾下令寻找张三丰,并多次派使者前往武当山。永乐帝继位后,也多次通过使者向张三丰致意,希望能亲自见到这位“真人”。不过,尽管多次派遣使者,张三丰始终未曾露面,他成了一个神秘的人物。这种神秘感让张三丰的名声在民间传扬开来。
金庸先生在其小说中进一步塑造了张三丰的神话形象,使得他成为武侠文学中几乎无法超越的传奇人物。无论什么时候,提起张三丰,人们都会想起那个慈祥的老者,武当山上的智慧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