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中,阐教能够最终赢得封神大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娲娘娘在背后给予了支持。为何这么说呢?
在《封神演义》原文的开篇,对商纣的描写是这样的:纣王享受着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四方诸侯归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也就是说,最初的商纣政权局势非常和谐,百姓生活富足,各路诸侯也都心甘情愿地向纣王臣服。如果按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商朝的国运会持续下去,商周之战根本不会爆发。那么,阐教的封神大业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娘娘决定采取行动。她召来轩辕坟的三妖,让她们用计进入宫中,迷惑纣王,从而引发商朝的动乱。
正是由于三妖的挑拨,商纣的忠臣和良将纷纷死伤或逃亡,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也联合起来反对纣王。此时,姜子牙带领西周的兵马攻向朝歌,最终在阐教和各路诸侯的帮助下,西周战胜了商纣,而阐教也借此完成了封神之大业。
从某种角度来看,女娲娘娘可以说是阐教的盟友。正是因为有了女娲的背后支持,阐教才有机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按理来说,阐教和女娲是盟友,应该要相互配合。然而,当女娲派遣妲己进入朝歌皇宫后,云中子却带着一把巨阙大宝剑前去除妖。
在巨阙剑的作用下,妲己很快病倒了。《封神演义》描述她的状态时写道:“妲己面似金枝,唇如白纸,昏昏惨惨,气息微茫,恹恹若绝。”不过,纣王宠爱妲己,因此他听信了妲己的话,烧毁了巨阙剑,这才保住了妲己的性命,使得她得以继续祸乱商纣的江山。
那么,问题来了:云中子是否背叛了阐教?
有些人认为,云中子并不是阐教的门人,而是一个无门无派的散仙,因此他进宫除妖并不算是背叛阐教。
确实,在云中子首次出现时,原文只是说他是终南山炼气士,所以才有“散仙”的说法。那么,云中子究竟是不是阐教的门人呢?
对此,唐古认为云中子就是阐教的门人,理由如下:
第一,云中子曾在绝龙岭炼制通天神火柱来对付闻仲,而闻仲是截教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若云中子真是散仙,他根本不敢做出这样的举动。
第二,姜子牙在金台举行拜将仪式时,云中子和其他阐教的仙人一同前往西岐为姜子牙送行。这是阐教内部的事务,云中子出席表明他是阐教的一员。
第三,当吕岳在穿云关布下瘟癀阵时,姜子牙因为阵法的缘故将面临百日厄运,云中子此时出现在阵前,并表示要替姜子牙掌执帅印。如果云中子不是阐教的成员,姜子牙绝不会将帅印交给他,因为这关系到整个西周的生死存亡。
既然云中子的身份已经明确,他进宫除妖是否构成背叛呢?
从女娲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当女娲派遣三妖进入宫中时,原文写道:
“三妖听吾密旨:成汤王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
在这里提到的“密旨”表明,女娲和轩辕坟的三妖知晓这个计划,而云中子并不知情。因此,当云中子看到皇宫中有妖气时,他自然会认为这是一种妖邪之气,作为仙人,他应该履行职责进行除妖。所以,云中子的行为并不算是背叛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