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是孙权任用的最得力的丞相之一,他的政绩出色,深得孙权信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顾雍也代表了江东的世家大族,最终这个家族在数百年里稳步发展,成为一个叱诧风云的大族。今天我们从顾雍开始,回顾他到东晋时期的后代。
顾雍的父亲和祖父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唯一能追溯的先祖是顾奉,他在东汉时期曾任颍川郡太守。顾雍的起点非常高,他的老师是汉末名士蔡邕,蔡邕对他非常喜爱,顾雍的表字也与蔡邕有关。顾雍的名字“雍”字元叹,意味着蔡邕曾为他发出感叹,这便是顾雍名字的由来。
顾雍加入孙权阵营后,以卓越的政绩和几乎完美的官场作风,迅速获得了孙权的重用。在孙权的第一任丞相孙邵去世后,孙权力排众议,决定任命顾雍为丞相,而放弃了张昭。此外,顾雍在家庭管理上也非常严格,对孩子们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使得他在任期间地位稳固。顾雍娶了吴郡大族陆康的女儿陆氏,陆氏在辈分上比陆逊年长,这也是吴国四大世家之间的联姻合作。
顾雍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顾邵、顾穆(又名顾裕)和顾济。大儿子顾邵受到了孙权的赏识,还娶了孙策的女儿。他广交名士,和庞统是要好的朋友,还娶了陆逊的姐妹陆氏,陆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可惜顾邵在担任豫章太守期间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顾雍的次子顾穆,身体不好,因此顾雍的爵位没有传给他,虽然他身体虚弱,但比最小的儿子顾济活得久。顾济死后,顾穆得以继承醴陵侯之位。在孙休时期,顾穆的爵位得到了恩赐。
顾雍的小儿子顾济继承爵位后不久便去世,因没有儿子,封国也随之被除。
顾邵虽然早逝,但留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顾谭和顾承。顾谭是位杰出的名士,曾与诸葛恪、张休和陈表一起辅佐太子孙登。顾雍去世几个月后,顾谭几乎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工作。然而,在孙和孙霸的问题上,顾谭失去了顾雍当丞相时的政治技巧,他提出明确的嫡庶之分,这让孙霸极为不满,并因此陷入党争。顾谭的对立面是大权在握的全琮父子,他们趁机找到机会,将顾谭陷害入狱。原本孙权希望顾谭认错就能解脱,但顾谭拒绝承认自己有错,硬是说是别人陷害了自己。这样一来,顾谭的态度激起了党争对手的愤怒,最终孙权决定将顾谭流放到交州,几个月后顾谭去世,年仅四十二岁。
顾谭的弟弟顾承,起步时依旧和陆氏联姻,在工作中表现不凡。孙权曾写信称赞顾承的才华。可惜顾承在顾谭被流放后,也因党争受到牵连,被流放至交州,死时年仅三十七岁。顾承的妻子是张温的妹妹,张温是吴郡张氏的正宗后代。顾承死后,张温的妹妹再婚时竟选择自尽,这件事在当时颇为轰动。
顾穆(顾裕)的儿子顾荣,在晋朝灭吴后,和陆机、陆云一起前往洛阳,他们三位名士被称为“洛阳三俊”。顾荣逐渐在西晋升官,担任廷尉。后来,在司马伦作乱期间,顾荣坚守原则,减少了许多冤屈的死刑犯。随着司马冏、司马乂的上台,顾荣始终小心谨慎,直到司马颖上台后,他依旧与顾荣保持联系。当中原局势动荡不安时,顾荣决定回家乡。
当时,右将军陈敏密谋割据江东,并拉拢了许多江南的大族,其中也包括正在归乡的顾荣。然而顾荣很快发现陈敏能力有限,于是准备离开。最终,顾荣与陈敏发生冲突,陈敏派遣甘卓(甘宁的曾孙)攻击顾荣,但顾荣成功策反了甘卓,最终合力击败了陈敏。
顾荣终于回到了家乡,但在晋朝的局势中,他始终活得小心翼翼。后来,司马越想要招揽顾荣,但顾荣因怕司马越让他“以军礼护送”,决定连夜逃离,来到扬州。
永嘉元年,司马睿来到建业,他开始大力提拔东吴大族,包括顾荣在内。这一举措让司马睿与东吴大族的关系进入新阶段。顾荣向司马睿推荐了陆晔、甘卓、殷祐、杨彦明等一批人才,司马睿全都采纳了。
顾荣去世后,司马睿追赠他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给他谥号“元”。司马睿即位后,顾荣的家族得到了极高的荣誉。他的儿子顾毗继承了爵位。
顾雍一脉与陆氏、张氏有着深厚的政治联姻关系,特别是在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政策下,东吴的大族们依然书写着他们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