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历史上是否真如演义中所描写,一生都只是个杂号将军?其实,背后有很多原因,可能与刘备对他的看法有关。赵云可能因为不善言辞,性格直率,导致刘备对他印象一般。虽然如此,赵云的能力和为人还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即使年纪渐长,赵云的军事才能依然不容小觑,能够获得姜维等人长达三十二年的记忆和敬仰。演义中描写赵云常常身处险境,但总能化险为夷,最后却因病去世,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感到惋惜。然而,现实中的赵云死于成都,也许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我记得曾看到过,刘备平定益州后,他大肆封赏,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官职和土地,但赵云却主动放弃这些土地赏赐,坚决认为应该将土地还给百姓,因为当时他们刚刚占领了别人家园。这一行为似乎在间接打了前面关羽和张飞等人的脸。刘备虽然表面上夸赞赵云的高风亮节,内心却可能觉得赵云过于单纯,不懂得如何利用封赏来稳固政权。于是,刘备后来可能觉得,赵云虽然值得信赖,但封赏这些事情,还是要交给那些更需要安抚的将领来处理。
赵云最终被封为征南将军,负责保护刘备在白帝城的安全,管理益州南部的事务。此外,他还担任了中护军的职位,相当于禁军中的高级将领,职务与责任都非常重要。这些官职,正好与当时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相匹配。虽然赵云在荆州时,也曾担任过留营司马和别部司马,这些职位权力大,责任重,然而,因孙夫人事件的影响,赵云被调到负责内务工作,注定无法再担任重号将军。这些职务的性质决定了,赵云无法像关羽、张飞那样,拥有实际的军权和领土。
赵云曾参战汉中,留镇江州时已经接近重号将军的层次。征东将军、中护军这些职位,不仅是外军高官,同时也兼任禁军将领,权力非常大。可以说,赵云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可小觑。赵云与刘备的关系非常特别,几乎可以说是相互依赖,相互信任,赵云的地位虽然较低,但正是因为他在工作中的表现,使得刘备对他非常肯定,甚至给他创立了一个特有的杂号将军。
中国的爵位和职位分得非常清楚,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多是因为刘备、孙权这些领导人不能封侯,用这种方式来代替爵位奖励。与之相对,曹操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子,他封侯非常慷慨,几乎见人就封侯。重号将军则不同,这些军职需要实际干事,不能只是空头职位。比如征东将军虽然名声很大,但却管不了东部防线的军队。而像赵云这样的护卫工作,往往是由尉级军官担任,典韦就是曹操的近卫将军,地位虽然高,但也无法管理外军。因此,刘备为赵云创立的杂号将军,已经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顺便提一下马超的困境,刘备对他的定位比较尴尬,原因有多方面。首先,马超的名声在当时并不好,其部队也在早期战斗中损失惨重。马超投奔刘备时,几乎没有任何兵力,再加上当时刘备正忙着打下益州和汉中,经济困窘,马超虽然和张飞一起在汉中地区为刘备牵制住了曹洪和曹休,但刘备一旦称帝,马超也很快就去世了。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显示了马超的悲剧。总的来说,马超虽然有着很高的声望和能力,但始终因为跟随了一个困窘的主人,未能享受到应有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