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衣拂去千年土,重见天日是今朝。这是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称帝时写的贺诗。然而,这位被誉为“诸葛再世”的大谋士,在临终时留下的五个字,却让这位叱诧风云的开国皇帝惊出一身冷汗。
有一次,朱元璋第一次见到刘伯温时,问道:“你且说说,我朱重八日后如何?” 刘伯温不紧不慢地回答:“天子气数在君。” 这话让朱元璋非常高兴,觉得刘伯温一语中的,预示着他将获得天命成为帝王。然而,刘伯温回到家后,在日记中却写道:“此人天生帝王相,却难见善终。”
为什么刘伯温会有这样的判断?《明史》记载了一个细节:初次见面时,朱元璋正在吃饭,见到刘伯温来时,他依旧不放下筷子,继续大口吃饭,并且还时不时用袖子擦嘴。刘伯温从这一细节中看出,虽然朱元璋有雄才大略,但性格中却带有暴戾和阴狠的一面。
朱元璋最终能够建立大明王朝,刘伯温的作用不可忽视。《明史·刘基传》记载了他在很多关键时刻的英明决策。比如,在鄱阳湖之战中,刘伯温的计策帮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这一胜利消除了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此外,考古学家发现,南京城的布局正符合古代天子之宅的风水格局。正如《明史》所说,刘伯温的预见仿佛是对未来的窥视。
然而,刘伯温最令人惊叹的,是他对明朝未来命运的预测。《刘基年谱》记载,他曾对朱元璋说:“明朝二百年后必有土木之变。” 朱元璋不解,问道:“何以见得?” 刘伯温回答:“国之兴衰,系于民心。今日打天下,虽是武功,治天下却要文德。若只知打打杀杀,终非长久之计。” 这番话让朱元璋陷入了深思。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到了明英宗时期,果然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这场战败差点让大明王朝提前覆灭。
到了临终时,刘伯温写下了那五个让朱元璋冷汗直流的字。据《明朝野史》记载,这五个字是:“杀戮终难免。” 为什么这五个字让朱元璋如此震惊?
原来,这五个字暗示了三件事情:
第一,刘伯温并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谋士。《明史》记载,他博学多识,无所不知。
第二,刘伯温留下的《郁离子》一书,展现了他的惊人预见。
第三,刘伯温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也非常卓越。《明实录》记载,他修订了历法,提出了类似西方传教士三百年后才提出的天文理论。
除了字面意思外,这五个字还深藏着更深的含义。后来的史学家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预言,更深刻指出了专制政权的致命弱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总会暴露出专制的脆弱。
这一点让我不禁想起现代的一则寓言:一个人预测未来的能力越强,越不愿面对真相。因为真相往往比预言更残酷。从这个角度看,刘伯温临终时留下的五个字,不仅仅是预言,更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这也许才是让朱元璋感到最为恐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