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生前的最后一计,能确保关羽不死!可惜刘备临终才发现庞统的智慧,真是高明!你知道庞统的这番计谋究竟是什么吗?
关羽之死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在黄权、法正等人的建议下,决定出兵攻占汉中。得知消息后,曹操一方面命令夏侯渊加强汉中的防守,另一方面让曹仁带领大军进攻荆州的关羽,目的是迫使刘备分兵。结果,曹仁的大军还没赶到荆州,后方却爆发了叛乱。曹仁被迫回去平乱,导致关羽这边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刘备得以全力进攻汉中。
曹仁被迫回师,而这次拖延给了刘备打下汉中的机会。与此同时,荆州的关羽看到大哥刘备如此迅猛,心中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也想着出一份力,争取些战功。正巧曹仁因为叛乱陷入困境,关羽便决定出兵攻打樊城,准备一举击败曹仁。
关于关羽攻打樊城的事情,《三国演义》认为是刘备下令让关羽出兵,但从史书来看,刘备并未明确指令。因为虽然蜀汉在汉中战役中获胜,但国力已经大大消耗,刘备此时不会再让关羽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事实上,关羽可能是看曹仁由于叛乱忙于应对而无法顾及樊城,想着配合汉中之战,给曹操施加一些压力。简单来说,关羽并没有准备大规模进攻,而是希望通过小规模的攻势为刘备争取更多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关羽的粮草才出现了危机——因为他本就没有准备打大仗。
谁知曹仁实在太弱,关羽轻轻一打便让曹仁陷入困境,甚至损兵折将,关羽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没想到曾经强大的曹军竟然变得如此脆弱。
曹仁战败后,曹操急忙派遣于禁领兵七军前来增援。于禁带来了曹魏最强的野战力量,誓要让关羽付出代价。然而,汉水的一场大雨改变了战局,于禁的七军在泥泞中被打得全军覆没,出乎意料地令众人震惊。
这下,关羽彻底无法抑制自己的攻势,原本只是想轻松打打秋风,顺便抢点粮草,但曹军实在太脆弱,于是关羽决定围魏打援,耗尽曹魏的力量。当时的曹魏,也被关羽的表现吓得够呛,曹操几乎决定迁都。
按关羽的计划,曹魏大军被困,机动力量全军覆没,为了守住樊城,曹操只能从合肥调兵增援。如此一来,孙权就可以趁机进攻合肥,大举占领曹魏的领土。但让人意外的是,江东的将领们都被张辽的威名所震慑,根本不敢再进攻合肥。相反,他们反而对关羽的后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没想到,孙权和曹操居然联手了,最终东吴偷袭成功,荆州被夺,关羽也因此被孙权斩杀。蜀汉失去了最强的战将,也彻底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机会,令人唏嘘。
事实上,庞统早在关羽之死、荆州丧失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庞统生前最后的计谋,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关羽不死。可惜刘备和诸葛亮未能看懂庞统的智慧。
庞统的计谋
庞统与诸葛亮虽然同为顶级谋士,但他们的谋划思路大为不同。诸葛亮认为,荆州这个地方必须占领,且要以此为基地进攻益州,并且要与孙权交好,同时打压曹魏。而庞统则认为,荆州地处四战之地,根本守不住。他认为与孙权结好不过是空洞的策略,因为孙权对荆州的欲望,已经经过两代人的积淀,早已无法忽视。庞统认为,荆州守不住,应该以益州为基地,北上对抗曹魏。
不得不说,庞统的谋划非常有远见。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策略并未能如愿实施,最终导致了荆州的丢失与关羽之死。如果当时按庞统的计谋,及时将荆州交还给东吴,让孙权与曹操争斗,关羽不仅能活下来,还能在未来的北伐中立下大功!
遗憾的是,刘备与诸葛亮未能理解庞统的前瞻性,仍然坚持“东和孙权,北击曹操”的战略。庞统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在随后的形势中尽力减少损失。
在刘备准备攻打益州时,庞统再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认为益州地形险峻,不适合与刘璋进行硬拼。要想以最小的代价占领益州,唯一的方法就是采取奇谋,比如出其不意地斩杀刘璋。这样一来,刘备就能轻松拿下益州,并且不需要大量调动荆州的兵力。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关羽能够稳住荆州,即便荆州丢失,关羽也不会死!
遗憾的是,刘备未能采纳庞统的建议,导致了大好的机会错失。最终,刘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庞统战死,荆州兵力大幅抽调,才拿下益州。也正因为如此,关羽在荆州的处境变得异常尴尬,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进攻,甚至只能依靠艰难守卫。关羽能够守住荆州,已经算是非常不易了,因为荆州太大,而他的人力资源太少。
关羽战死后,刘备不顾众人劝阻,仍执意攻打东吴,最终在夷陵大败,损兵折将。白帝城内,刘备即将死于疾病,此时他才终于意识到,庞统当年所说的都是真理。如果当时他听从庞统的建议,关羽或许就不会死。
事实上,诸葛亮此时也已深刻反思,他明白庞统的谋划完全正确。即便荆州丧失,关羽丧命,刘备因此失去战力,走向死亡,诸葛亮依旧选择了与东吴言和,不再想着夺回荆州,而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北伐,开辟另一条进攻曹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