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五授衔时,杰出的革命元勋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提起周士第,他的经历可谓非常卓越。大革命时期,他已经在北伐军中担任了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一职。这个第73团,实际上就是由叶挺将军领导的独立团,是党控制下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涌现出了许多革命骨干。周士第能够担任团长,足以证明他当时的地位。
实际上,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有数十人曾是周士第的下属,其中包括五位大将,二十位将军,其中五位大将曾经是他手下的部队成员,这足以说明周士第当年在军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这五位大将是谁呢?
首先是林彪。南昌起义时,林彪担任粤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某连连长,而这支部队的团长正是周士第。在南昌起义后,周士第晋升为25师师长,林彪跟随他一路南下。经过三河坝激战后,周士第离开部队,而林彪则在后来的战争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人民军队的十大元帅之一。
第二位是陈赓。陈赓是旅法学员中的佼佼者,回国后曾在川军杨森部从事兵运工作,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担任过政治教官。后来,陈赓被派遣到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协助周士第从事兵运工作。南昌起义后,周士第晋升为25师师长,陈赓随后也加入了部队,担任73团政治指导员。随着三河坝的战斗结束,周士第离队,而陈赓则与朱德、王尔琢一同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成功策划了湘南暴动,最终转战井冈山。凭借着显赫战功,陈赓也成为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元帅之一。
第三位是谭政。谭政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与陈赓曾是同班同学。最初,谭政以文书身份参加了秋收起义,逐渐成长为我军杰出的政工干部。在加入秋收起义前,谭政曾在粤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担任特务营文书,而周士第正是该团的团长。谭政后来跟随卢德铭加入警卫团,最终参加秋收起义。在授衔时,谭政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周士第则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四位是陈赓。陈赓在大革命时期曾在第四军73团特务营担任营长。随着革命形势的推进,陈赓离开特务营投奔了贺老总。南昌起义时,陈赓作为贺老总部下的营长参加了起义,但追溯起来,他实际上曾是周士第的下属。陈赓在后来的战斗中取得了显赫战功,最终成为人民军队的开国大将,级别也高于曾经的上司周士第。
最后一位是许光达。大革命时期,许光达曾在粤军第四军75团炮兵营担任见习排长。南昌起义时,75团与73团一起在马回岭起义,合并为第25师,周士第担任师长,而许光达则是75团连长,正式成为周士第的部下。在解放战争期间,周士第担任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而许光达则担任第二兵团司令员,两人共同参与了彭德怀指挥下的西北解放战役。尽管在1952年划分级别时,许光达和周士第同为正兵团级,但由于许光达的突出表现,尤其是在湘鄂西苏区、红二方面军和第一野战军中的经历,他被破格授予了大将军衔,而周士第仅获上将军衔。根据当时的级别划分,许光达的资历更为突出,因此获得了大将的授衔。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周士第的历史地位不仅仅体现在他个人的军事成就上,也表现在他对许多后来者的影响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