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更替之际,商纣王是反面人物的代表。在历史上,纣王在位期间因激烈的权力斗争导致贵族内部分裂,为周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周人趁机夺取了商朝的天下。
在《封神演义》的世界里,纣王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完成封神大业,三界的神仙们策划了一场宏大的封神战役。纣王虽然作为人间的帝王,并没有太多直接的罪行,却成为封神计划的牺牲品。在女娲的授意下,轩辕台三妖蛊惑纣王,使国政败坏,为姜子牙的封神之路铺平了道路。 最终,姜子牙率领大军进攻朝歌,纣王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在摘星楼自焚,结束了商朝六百多年的统治,周朝承天命建立。周武王分封诸侯,姜子牙主持封神,而纣王被封为“天喜星”,主管人间的婚姻事务。 在《封神演义》中,天上地下都是有能力者和凡庸者的世界。阐教、人教、截教都有众多弟子,他们虽然不情愿参与封神,但天命不可违,应该死的人还是得死。最终,姜子牙封了365位正神,正对应一年365天。纣王的“天喜星”职位看起来待遇不错,比瘟神等角色要好得多。然而,从理性角度看,作为人间的帝王,纣王本不该进入神仙行列,毕竟三教中随便都能找出许多替补。但纣王凭什么被封神呢? 答案在于,他的“罪过”实际上成为封神的推动力。如果没有纣王的倒行逆施,就不会有凤鸣岐山,也就不会有武王伐纣。换句话说,正是纣王的种种行为,为姜子牙完成封神任务提供了条件。因此,姜子牙给他封神,也算是“有功虽非功,有苦亦有劳”的报答。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纣王不过是一个普通凡人,虽然在位多年,但百姓生活并不差,也没有特别大的过错。连女娲也知道纣王的统治总体上还算合理,所以才安排三妖去迷惑他。女娲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推动封神大业,二是泄私愤。三妖的蛊惑让纣王作出种种恶行,增加了他被伐的正当性。这意味着,纣王实际上是被神仙设计陷害的凡人。 纣王自己并不知情,他的“原罪”只是作为人王而统治得还算得体,没有犯下大错。这也让诸多神仙不得不通过设计陷害来为封神寻找合理性,从而推动封神大业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