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时期的名将,人们通常会想到吕布、关羽、张飞、马超等勇猛善战的将领。他们凭借卓越的战斗力和攻城略地的能力,赢得了赫赫战功。然而,守城将领在三国频繁的战乱中更难成名,因为守卫城池不仅考验智慧,也需要极强的耐心和谋略。尽管如此,三国时期仍涌现出不少守城名将,其中曹魏占据五位,蜀汉三位,东吴两位。以下为十大守城名将事迹概述: 一、曹仁(曹魏)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俘获曹魏将领于禁,并斩杀庞德等人。曹仁坚守樊城,在大水和关羽大军的双重压力下,稳住阵脚,使关羽无法攻克城池。随后,徐晃率援军到来,曹仁主动出击,击退关羽,成功化解危机。此外,赤壁之战后,曹仁也多次抵御周瑜进攻,可谓曹魏中最擅防守的将领之一。 二、张辽(曹魏)
建安二十年(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战爆发。面对东吴10万大军,张辽率领仅800将士迎战,直冲孙权主帅阵营,使东吴军队大乱、士气低落。第一波冲击后,他又带领追兵再次出击,大败凌统、甘宁,险些活捉孙权。此战之后,张辽继续镇守合肥,并在222年抱病击败吴将吕范。 三、郝昭(曹魏)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蜀军进攻陈仓,郝昭镇守城池,拒绝劝降。尽管蜀军兵力占优,连续攻打二十余日仍未攻破陈仓。诸葛亮退军后,魏明帝封郝昭为关内侯,彰显其防守才能。 四、文聘(曹魏) 文聘原为刘表部将,刘表死后投降曹魏。守江夏期间,他多次阻遏关羽进攻,攻取敌方辎重并焚毁战船,成为曹操重要屏障。曹叡即位后,他在江夏成功抵御孙权进攻。史书记载:“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 五、满宠(曹魏) 公元219年,满宠协助曹仁守襄樊,抵御关羽进攻。张辽去世后,他接替镇守合肥。公元233年第三次合肥之战,满宠派6000步骑伏兵淝水,击退孙权军。次年,孙权率10万大军进攻,他巧用火攻烧毁攻城器具,并射杀孙泰,配合曹叡援军迫使孙权退兵。 六、霍峻(蜀汉) 公元211年,霍峻随刘备入益州,负责镇守葭萌城。面对刘璋1万大军,他仅凭数百兵力坚守一年左右,甚至利用敌军松懈主动出击,最终用寡兵击退1万大军。 七、王平(蜀汉) 公元244年,曹爽率10余万大军攻汉中,王平镇守汉中兵力不足3万。他巧妙布阵,利用旗帜迷惑敌军,并亲自率军在后方防守,成功击退曹爽大军,守住蜀汉门户。 八、罗宪(蜀汉)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东吴大军欲趁火打劫。罗宪仅率2000人迎敌,凭借士气和坚韧守住城池,击退东吴进攻。随后东吴陆抗率3万大军连续攻打6个月,仍未能攻下城池,损失惨重。 九、朱然(东吴) 夷陵之战后,魏军趁机攻吴,朱然坚守江陵六个月不出战,使魏军无功而返。之后,他多次参与江夏和樊城战役,虽未全胜,但屡有斩获,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249年)去世,孙权为其素服哀悼。 十、徐盛(东吴) 徐盛同样以守城著称,多次在东吴关键战役中镇守城池,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成为东吴重要防守将领之一。 这些守城名将凭借智慧、勇气和坚韧,在三国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少胜多、以寡制胜,书写了不亚于沙场猛将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