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将根据你的要求,将文章改写为更易懂、增加细节描写、提高可读性的版本,同时保持原意和历史事实:
---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六十八):骑驴找不到马
北洋七年的盛夏,北洋军在闽粤边境展开了一场猛烈的反击。这本是惯例,因为当时北洋政府正在进行大选,朝堂上的人自然希望拿出点成绩来“献礼”。童葆暄率领的浙军气势如虹,一路推进,将原本占据闽南的粤军赶回广东,还顺势夺取了潮汕等地。正当浙军将士意气风发、准备邀功请赏时,局势却陡然逆转——浙江督军吕公望突然出招,一方面以老面子说服浙军将领陈肇英倒戈投敌,另一方面粤军趁机大举反扑。童葆暄不得不紧急下令撤退,原本锐不可当的浙军顿时失去优势,连龙岩、宁津、上杭等十余座城池都相继失守。到了八月三十日,粤军甚至攻入福建腹地延平,督军李厚基只得仓皇登上军舰逃往福州,并向北洋中枢发电求援。
接到电报的段祺瑞看到北洋军在闽粤前线节节败退,心里十分着急。虽然他早已与冯国璋约定下野,但仍不愿在离任之际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援闽刻不容缓。然而,皖系的主战派与直系军阀此时都难以调动兵力,段祺瑞只好先派海军前往协防福州。但萨镇冰麾下的海军兵力有限,作用微乎其微。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出龙济光的新军前去增援。此时的龙济光,从曾经不可一世的广东督军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将领,段祺瑞本意是让他在小站与徐树峥练兵,东山再起后成为对付西南军阀的先锋。
然而,龙济光要重振旗鼓并不容易。新军在小站虽成立了振武新军办公处,但训练和编制进展缓慢。眼见时间紧迫,他想出速成之策——收编土匪。于是直隶、山东等地的土匪被纳入振武新军。段祺瑞虽然心知肚明,却只能装作不知。这批土匪本是应援福建的工具,但龙济光暗中希望借此机会扩张地盘。前两批土匪勉强到达浦口和晏城时,一路上还算配合,但到了晏城后却拒绝继续南下,散开后大肆掠夺,并破坏铁路。第三批土匪在禹城作乱,局势更是混乱。段祺瑞因此有了“借口”,只得命令张树元率军围剿,而洋人也发电抗议,请求将龙济光的土匪调离天津小站,以免扰乱当地秩序。
最终,段祺瑞实在走投无路,只能调动奉军南下支援。九月二十四日,奉军分乘两列火车驶向前线。途经徐州时,驻守张文生误以为前来的是龙济光失控的土匪,连忙电告江苏督军李纯。随后倪嗣冲回报确认是援闽的奉军,李纯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急令第六师直军渡江,并拆毁花旗营铁路就地驻防。奉军开抵乌衣巷站后,发现前方直军已布置阵地,气氛一时紧张,差点擦枪走火。最终,奉军只能倒挂机车撤回,避免冲突升级。事后,张作霖怒气冲冲质问李纯:“明知是奉军,却出手阻挠,耽误战机,意欲何为?”实际上,这一连串紧张局面,只是段祺瑞急于调兵遣将、饥不择食的苦果而已。
---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再做一版语言更加生动,故事感更强的改写版本,让历史事件读起来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不失史实。
你希望我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