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史书还是后人叙述,总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例,她年老时曾对大臣们回忆起一件与李世民有关的小事:驯服一匹倔强的马。
当武则天刚入宫时,她曾主动提出帮李世民驯服一匹烈马。她准备了三样东西:首先是铁鞭,若马不听便抽打;其次是铁锤,若鞭子仍不起作用,则用锤子敲击;最后是匕首,如果前两者都无法奏效,便直接了断,因为对她而言,这匹马已经无用了。史书和后人多因此指责她心狠,甚至说这也是李世民不喜欢她的原因。然而,这种看法未免太片面了。
李世民身边从小到大的女性可没有一个温和无心的。先说他的母亲窦氏,本是北周皇族,她曾在杨坚夺权后愤怒喊道:“我若是男儿,必斩杨坚,夺回舅舅的江山!”这气势和武则天驯马相比,显得更加刚烈。再看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她在历史上以女中豪杰著称,甚至以军礼出殡,是李渊造反时亲自带兵打败大隋名将屈突通的关键人物。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表面温婉,但在李建成争权之时,她却积极协助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站在战场旁为他打气。
相比之下,年轻的武则天的“心狠”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李世民面对武则天驯马,反而对她产生了欣赏,觉得这小姑娘还算不错。所以,李世民不喜欢武则天,并非因为她心狠,而是因为他所需要的是能在宫廷斗争中帮他分担压力、协助夺权的伙伴。
比如李治宠爱武则天,就是因为她能够在宫廷政治中发挥作用,协助他对付长孙无忌,帮助他稳固皇权。武则天在宫中敢唱“黑脸”,在面对褚遂良时大胆吼叫,而李治自己则不敢直接出手,这恰恰体现了她的辅助价值。相比之下,李治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不明白李治的需求,甚至与萧淑妃争宠,自然不被重视。
此外,李世民对女性的宠爱,也常与家族势力相关。杨氏,本是李元吉之妻,因背后有弘农杨氏家族撑腰,才得以进入宫中。武则天能被召入宫,也是因为她出身弘农杨氏。
由此可见,后人将李世民不喜欢武则天归因于她心狠,实在是过于简化了历史。年轻的武则天不过十四岁,能帮李世民做的事情有限。反而,李治对武则天的喜爱,是因为她能在宫廷斗争中协助夺权。若武则天仅是心狠而无用,终究也会像王皇后一样被冷落,最终被迫退居幕后,甚至回到尼姑庵。历史的真相,比后人所说的“心狠”复杂得多,也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