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末期,其实已经意识到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海军方面,清末的海军士兵几乎不再留辫子,军队在思想上也开始尝试与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理念接轨。然而,时代变化过于迅速,清朝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真正的复兴。
比如,从国外购买回来的“海琛”号战舰上,我们可以看到海军士兵的军容整齐有序,完全不同于以往许多老照片中清军颓废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焕发新生的气象。这种转变让人不禁感到欣喜。士兵们穿着新式双排扣军装,看起来现代化气息十足,如果不说,很多人很难联想到这是清朝的海军。
另一艘著名战舰“海圻”号则是在1898年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完成,排水量4300吨,航速可达24节。在当时,它是一款性能非常出色的战舰。值得注意的是,这艘战舰一直服役到1930年代,长期作为海军的核心主力舰。
这些变化让人不免想象:如果当年给清朝十年时间,它是否有可能建立一支真正现代化的海军呢?从历史迹象来看,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进入二十世纪后,清朝已经深刻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因此在海军建设上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但问题在于,无论表面如何改变,清朝的核心体制与理念并未根本转变,这正是其最终走向灭亡的关键原因。
这一时期的清朝海军,既展现了尝试现代化的努力,也反映了时代洪流下无法逆转的历史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