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兴衰变迁,往往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回望百年前的清朝,虽然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早已随风而去,但法国摄影师纳达尔的镜头却把这一切定格下来。他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华夏儿女的面容与生活,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的荣辱与日常,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慨。
如今我们穿西装、戴领带,偶尔穿上唐装或汉服,只是为了纪念传统。而在百年前,人们的发型却完全不同,男子多留阴阳头,头发梳得油亮。照片中常能看到清代人休息时的样子:几个人挤在土炕上,身上只盖着一件薄衣,长发几乎拖到地面。那时生活条件有限,大多数满族人不常洗头,每天涂上一层油,几米开外都能闻到油香。
照片里,一名骑着驴的少女旁边是她的丈夫。缠足在唐代就已出现,经历千年发展,在晚清达到了顶峰。即便清政府多次颁布禁令,也难以阻止这个习俗。到最后,连部分满族女子也开始缠足。
社会底层的贫民,经常互相寻找虱子,场景颇为壮观。清代人不常理发,街上虽有理发师,但一年难得光顾一次。即使是贵族,每月也只洗一次头。冬天里,有些人三个月不洗澡,头发上的污垢和寄生虫成了常态。许多满族人瘦骨嶙峋,赤脚露肋,生活困苦,生存本身就是奢望。
衙门警备队负责地方治安与抓捕罪犯,但薪水微薄,一年不过十两银子。有些人为了微薄的收入,还打着各种幌子收取保护费。赌场中,赌客们厮杀不断,公子哥戴着墨镜,被佣人“攻城拔寨”,输光家财才罢休。封建社会的繁华,不论盛世还是乱世,多集中在赌场和青楼。
宫女的生活也充满压迫。照片中,一名晾着棉被的宫女已不再年轻,原来是宫里的老太监。宫女若无皇帝恩准,二十五岁前必须离宫。清朝宫女从十三岁起就被送入内务府,接受选秀,进入皇宫后规矩森严,一入宫门,许多人命运凄惨。
囚犯则被关在笼子里,脚下铺着木板或砖头,执行死刑时被吊起,呼吸受限,只需几分钟便可结束生命。清朝官吏常穿貂皮,身份显赫,面容严肃,给人以威严感。颐和园的小太监面对镜头微笑,而大部分太监板着脸,循规蹈矩。相比明朝,清朝宦官权力有限,即使是李莲英也无法独断专行。
1901年,紫禁城太和宫前,青草齐膝,皇城荒凉。义和团为清政府清扫洋务,慈禧太后鼓起勇气向列强宣战,但八国联军三个月内攻占北京,在紫禁城举行阅兵,皇城空无一人,景象凄凉。
1903年,应光绪皇帝命令,王载沣参加克林德碑揭幕仪式。六十万两白银建成的牌坊,在许多人眼中象征国家的脆弱,易受欺凌。1918年,一战后德国战败,北洋政府推翻旧秩序,人们才稍稍松了口气。
这一系列影像和记载,让我们看到了清末百年的社会百态:从普通百姓的艰辛,到宫廷的森严,再到国家的衰落与动荡,每一幅画面都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厚重,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