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是指在北魏时期,主要由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即六盘山)周围的军事贵族所组成的集团。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北魏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其中之一便是武川镇。这些军事贵族以武川镇的军人为基础,定居在关中地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有着胡汉混血的背景,文武兼备,相互通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群体,学术界通常将其称为“关陇贵族集团”。
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皇帝大多出自这个集团。特别是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开国皇帝都是“柱国”出身,而隋朝的开国皇帝则是“大将军”出身。
至于“关陇”这一名称,关指的是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而陇则指的是甘肃乌鞘岭以东,宝鸡以西的地区及宁夏全境。由于该地区被六盘山环绕,得名“陇”。因此,关中、甘肃和宁夏合称“关陇地区”。广义的关陇地区还包括陕北、山西西部和内蒙古南部地区。历史学家陈寅恪通过描述关陇集团而使得这一名称更为广泛传播。关陇贵族集团因其能文能武、既能为将军也能为宰相,最终建立了隋朝和唐朝。
那么,为什么关陇地区会成为这样一个强大集团的发源地呢?这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关陇地区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交界的山区,地势险要,山脉连绵,气候宜人,水源丰富,秦岭山脉穿越其中。这个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华夏的根基所在,是中原王朝在动荡时期可以依靠的地方。每当王朝危机时,逃往关陇地区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这里的山脉从函谷关延伸至四川贵州,将中国分为两大块,属于中国的“第二阶梯”地形,易守难攻。一旦进入这片山脉,任何大军都难以展开攻势,因此该地区自然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集团。
尽管这里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缺乏中原的富庶,但在这片大山中依然能够生存并繁衍生息。关陇地区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最后屏障,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将重工业向内地迁移,实际上也是将其迁至这一地区。传说中,关陇地区的地下资源丰富,被挖掘得如同一座“地下长城”。因此,可以说,关陇门阀的兴盛是建立在这片“地下长城”之上,正是这片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他们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