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连“坑”了曹操两次、导致赤壁之战大败的蒋干,他的最终结局出乎意料,让人很难想象。
第一次坑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勃勃,计划南下征服江东。荆州的不战而降让他信心倍增,但江东的孙权并不像刘琮那样轻易投降,反而派兵抗击曹操。北方军不善水战,要渡过长江攻打江东,优势并不明显。曹操虽然收降了一些荆州水军,但相比江东军仍显逊色。首战失利后,他对周瑜的真实实力无法掌握,心中焦虑万分。
就在此时,蒋干出现了。蒋干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又颇有名望和口才,自信能够说服周瑜投降曹操。曹操采纳了蒋干的计划,派他前往江东游说周瑜。
结果,蒋干反而把曹操坑惨了。周瑜早已知晓蒋干的来意,决定以计取胜。他先与蒋干叙旧、畅饮、假装醉酒,又伪造张允、蔡瑁投敌的书信,让蒋干深信不疑。蒋干将这个“消息”带回曹操,导致曹操误杀了手下最擅长水战的张允和蔡瑁。曹操心知中计,却不敢认错,只得说是军法严厉所致。这样一来,曹营水战力量大减,蒋干却以为自己为曹操立了大功,完全不知反倒害了曹操。
第二次坑曹操
赤壁之战前,黄盖诈降、火攻计划已经在江东酝酿。曹操急需派人探查,蒋干再次被派出。蒋干未能识破黄盖诈降的真相,反而成了曹操的帮手。周瑜和诸葛亮借机让庞统提出“铁锁连环”的建议,让曹军大船连成一片,方便北方水军行动。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却没料到火攻即将来袭。结果火攻发生时,铁索连环反而让曹军无法分开船只,导致八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可以说,蒋干两次出使江东,第一次导致曹营水战高手被杀,第二次促成火烧连营,确实对曹操极为不利。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失败背后的责任更多在曹操自己:第一次是他多疑、急躁,第二次是他自负、不够谨慎。蒋干只是被利用了。
蒋干的结局
令人惊讶的是,蒋干并没有因此丧命。
- 如果落到东吴手里,他也不会被杀。蒋干是江左名士,孙权需要招揽人才,同时他与周瑜私交甚好,战后没有理由诛杀他。
- 如果落到刘备手里,他同样安全。刘备当时实力弱小,迫切需要人才和声望,留下蒋干可树立揽才形象。
- 如果跟随曹操撤回北方,也不会被杀。曹操不愿承认第一次杀错人是蒋干造成的,也不可能因为火攻失败而直接杀蒋干。最多是弃用他,但蒋干凭借名声,衣食无忧。
总的来看,蒋干虽然智谋一般,但名声显赫,又处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都不愿轻易杀人的局面下,他最终安全终老,结局远比人们想象的平安。
结语
赤壁之战中,蒋干两次“坑”曹操,导致北军大败,但他本人却安然无恙。这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曹操虽败,但蒋干的命运却并未因此受累,真正的责任仍在曹操自身。这一事件也让人见识到,历史往往比小说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