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陈廷敬,两袖清风伴康熙,掘地三尺挖银子
创始人
2024-11-02 02:07:32
0

原标题:一代名相陈廷敬,两袖清风伴康熙,掘地三尺挖银子

“两袖清风走过艰和险,百姓双肩担。巨煌煌修成经典文脉绵延,坦荡荡整肃吏治奢俭贪廉。”楚玉的《半饱遗风陈廷敬》是对一代名相陈廷敬的称赞,他可谓是咱们山西的名人。

中国的科举考试盛行之后,不少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进京科考,成为当下最快当官的一个途径,在现今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就是陈廷敬的相府,根据陈氏家族的族谱记载,在顺治的时候,陈廷敬进京赶考,后来入选进入了翰林院,在这里担任庶吉士,由于他很是上进,还很有才能,在康熙时期,被编入南书房,成为了皇帝的专人御用秘书,年少有为,仅仅二十几岁,晋升速度如此之快,皇帝对他也很是赏识,经常叫他来讨论政事。

当时的市面上主要都是白银和钱币,宫殿要修整,需要钱,但是铜税征收力度大,百姓们很难负担起,市面上很难流通,大多钱币都位于官员手中,难以走到市场上,这时的陈廷敬站出来,要想市面流通快,第一要把钱的重量降低,不然百姓不易携带,那么重,出个远门都是问题,第二要减少征收铜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群众生活变好了,才有更多的钱来用在除了吃以外的方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就是咱们的重要支撑力量,只有他们生活幸福,国家才可以繁荣,达到盛世。康熙听后很是赞同,这样一来,果真有效,解决了钱币流通的大问题,也为财政减轻了压力。

在明清时期,官场上便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腐败现象,朝中势力分散,不少官员阿谀奉承,也许受到山西理学的影响,他只想做个清官,淡泊名利,对于位高权重的大臣,他也从不惧怕,敢于弹劾,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八旗大臣王继文也是他的弹劾对象,不管关系往日亲密不亲密,只要被陈廷敬发现,便要整治官风,一席大臣对此意见甚大,对于这样的敢于直谏,皇帝甚是喜爱,他陪伴康熙大半辈子,可谓皇帝的得力助手,至此整顿,朝中的腐败风气也随之消去,地方的官府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收银两,社会顿时一片祥和,财政库存也大大增加,朝中明争暗斗气焰也消失,众臣一条心。

陈廷敬在康熙五十一年去世,康熙曾为他取谥号“文贞”,这是当时最高的谥号,也说明康熙帝对他的重视与喜爱,在皇城相府中,还可以看到他的《康熙字典》,这是他编撰的最著名的书籍,其中一共收录了47035个字,内阁大学士,记录着与皇帝的朝夕,是皇帝的助手,也是良师益友,一生辅佐皇帝,受人尊敬,他的著作为后世人研究康熙提供了借鉴,一代名相,一代清官,一个山西的传奇。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康熙王朝》中也对陈廷敬有具体的描述,他体恤百姓,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和皇帝,可谓楷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黑暗三朝——明代正统、景泰、天... 明代制瓷业的发展,可谓是有目共睹,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新品种、新器型都出自这一时期。尤...
原创 清... 盘点清朝历史中,有一对婆媳都出自蒙古族,她们的名字叫“哲哲”,两人不仅仅名字相同,而且都是大清“第一...
阳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韵与历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也是诸多城市开始崭露头角的重要阶段。...
原创 王... 老覃在昨天写了《1948年,毛主席严肃批评杨尚昆等人:你们读的马列主义到哪里去了》一文,文中提到:1...
中青报:打着历史名人旗号,岂能...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一定非要蹭历史名人和“超级大IP”才能有市场。 最近,一些打着...
南宋官窑:百年临安府,千年瓷文... 文博时空/文 文博失控 作者 匡悦 文物摄影 | 杜广磊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越窑、德清窑、...
原创 韩... 韩国发现20多枚文物,专家建议写进教材,网友:我国有十几吨! 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远流长,并且古人为我...
周公还政周成王 周公还政周成王 “田里不鬻”,土地不许买卖,恐怕也出自周公。周公能授给姜太公以专征专伐的特权,那么...
原创 汉... 作者:赵心放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河南郡洛阳人。他十八岁时就以博览群书,擅长撰文受到...
原创 此... 此人太厉害了,一枚炸弹就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其实特工也是分成很多种类的,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