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苍天不饶人。人生中,当你设法陷害他人时,背后往往会有另一个人策划对付你。很多时候,这种事让人觉得像是巧合,但又似乎是因果报应。历史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朝。虽然秦朝的寿命很短,但它所取得的成就却非常显著。这个短短的历史时期,涌现了许多有才之人。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出生于公元前280年的秦朝丞相——李斯。
李斯来自楚国上蔡,他年轻时跟随荀子学习。学成后,他开始辅佐秦王嬴政,参与了兼并六国的过程,最终帮助秦国统一了整个天下。秦朝建立后,李斯为秦始皇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计策,以巩固秦朝的政权,包括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车轨等措施。这些对秦朝的建设贡献巨大。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才子,最终却在公元前208年被残忍地处决——他在咸阳被腰斩。
有趣的是,李斯的死似乎是命运的回报。在秦朝建立初期,李斯曾设计陷害过他人,这也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即位,李斯失去了权力,并最终被赵高陷害,投入监狱,最终遭受比商鞅还惨烈的刑罚。那么,李斯究竟陷害了谁呢?
历史上,秦始皇采用的是法家思想治国,而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韩非子。秦始皇十分欣赏韩非子的才华,但李斯害怕韩非子会夺走自己的权位,于是将韩非子诬陷入狱,最终毒死了他。李斯的这一举动,帮助他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在秦始皇在世时,他得到了极大的信任和权力。
然而,当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时,李斯失去了昔日的宠爱,反而成为赵高的陷害对象。李斯的遭遇与他当年陷害韩非子时的情形如出一辙:无路可逃,命运如同天注定。李斯的结局,比商鞅还要惨。商鞅因触犯贵族利益,遭到五马分尸的残酷刑罚,而李斯的死法更加恐怖。公元前208年,秦二世即位后的第二年,李斯因陷害被赵高捉拿入狱,在遭受了五种极刑(墨、劓、刖、宫、大辟)后,最终被腰斩。
李斯在临终时,意识到自己无可避免的死期。他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最后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遗言:“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句话中,他向儿子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与感叹。面对如此严酷的刑罚,李斯仍能保持冷静,临危不惧,展示了他身为秦朝开国丞相的坚韧与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