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期,皇太极有很多妻妾,并且育有十一个儿子。其中,年龄最大的是豪格。虽然豪格在皇太极去世时已经三十多岁,却并没有继承皇位。按照当时的情况,最有可能继位的是多尔衮,因为传言努尔哈赤曾打算将皇位传给他。然而,皇太极先发制人,抢先登基,成为了清朝的第一任皇帝。多尔衮年纪尚轻,又没有与皇太极争夺皇位的能力,所以他并未继位。后来,皇太极突然去世,多尔衮却支持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
关于豪格为何没有继位,有人认为是他自己主动放弃了权力。也有学者分析,豪格的性格较为温和,可能认为自己难以担负起帝国的重任。当时,吴三桂等地方势力还未表态,如果大清在此时无法稳住吴三桂的支持,很可能就无法顺利进入中原。而豪格可能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局面,最终选择了放弃。相比之下,多尔衮擅长用兵,虽然他自己渴望做皇帝,但由于当时的大臣们认为继位者必须是皇太极的儿子,他并未强行争夺。多尔衮清楚地知道,如果他强行篡位,必然会遭遇大臣们的反对。因此,他决定支持年幼的福临登基,而自己则顺理成章成为摄政王,掌握最高权力。
除此之外,《孝庄秘史》提到的另一个因素是多尔衮与孝庄的关系。孝庄(汉名大玉儿)原是蒙古草原上的一位美人,后被选入宫中,成为了皇太极的妃子。虽然皇太极对她的宠爱不如对她姐姐海兰珠的宠爱,但她的命运并未因此黯淡。她在皇太极去世后,不仅镇定应对,还成功地扶持自己的儿子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一代传奇的女性人物。她的远见卓识,使得大清王朝得以培养出两位贤明的君主——顺治和康熙。
多尔衮与孝庄之间似乎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尽管史书对此记载含糊不清,但从一些细节来看,似乎不难看出多尔衮支持福临的决定,多少与他与孝庄的关系有关。虽然顺治亲政后可能有意抹去与多尔衮的关系,并且大力清除有关的历史痕迹,但多尔衮支持福临的原因,似乎不仅仅是政治考虑,也可能是出于对孝庄的深厚感情。总的来说,孝庄的智慧与远见,使她成为了大清历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女性人物,而多尔衮的支持,则让这一切得以实现。